高宗轶事二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一九九之八)
相关推荐
-
晋与契丹幽州之战
梁晋柏乡之战.魏州之战后,晋军占据河北全境,与后梁军夹黄河对峙.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乘晋军无力北顾之机,在降将卢文进的劝说下,兴兵攻晋.贞明三年三月,耶律阿保机遣卢文进为前导攻占新州(今河北涿鹿),自率 ...
-
结局最惨烈的亡国皇帝,因不愿被俘后遭受侮辱,率领全家自焚而死
文/格瓦拉同志 亡国皇帝的命运大都很不堪,即使能逃过一死,余生大都会在窝囊屈辱中度过.不过,某些很有性格的皇帝,在亡国后却不愿乞怜求生,而是选择以身殉国,轰轰烈烈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令后世不胜感慨.在殉 ...
-
高宗轶事二则之一(资治通鉴卷一九九之五)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有一天,他向大理寺卿唐临询问在押的囚犯数目.唐临回答道:"目前关押的有五十多人,其中有二人罪当处死.(见囚五十余人,唯二人应死.)"高宗听后十分高兴.高宗曾亲自讯 ...
-
轶事二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一)
神龙二年冬十月丙辰(十六日),唐中宗任命蒲州刺史窦从一为雍州刺史.窦从一是窦德玄的儿子,原名窦怀贞,为避韦皇后之父韦玄贞的名讳改名为窦从一.窦从一一向阿谀依附权贵.太平公主曾和佛寺为争夺一座利用水力加 ...
-
树党朝堂(资治通鉴卷一九九之十二)
永徵六年六月,武昭仪诬陷王皇后和她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借巫术诅咒武昭仪,高宗正对皇后不满,于是下令禁止皇后母亲柳氏入宫,断了王皇后与外界的联系.秋季七月戊寅(初十),高宗又将吏部尚书柳奭贬为遂州刺史,驱 ...
-
高宗即位(资治通鉴卷一九九之四)
太宗皇帝对太子说:"李世勣的才智是足够的,然而你对他没有恩德,恐怕他不能够敬服你.我现在将他贬黜,假如他接到命令后马上就走,等我死后,你就可以重新启用他为仆射,并亲近和信任他:如果他接到命令 ...
-
房玄龄谏太宗(资治通鉴卷一九九之二)
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在京城,后来病情加重,太宗皇帝征召他到玉华宫.房玄龄乘坐轿子进入殿内,直到太宗御座旁才下轿,与太宗相对流泪.太宗皇帝将房玄龄留在宫中,见他病情好转则喜形于色,病情加重则忧虑憔悴 ...
-
轶事二则之一(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四)
杨元琰见武三思专擅朝政,便向唐中宗李显请求辞官,要削发为僧,唐中宗没有批准.敬晖听说这件事后对杨元琰打趣说:"要是我早一点得知此事,我就去劝陛下同意你的要求,剃光你颗胡人的脑袋,岂不是太妙了 ...
-
高宗轶事数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二)
永淳元年春二月戊午,唐廷立李显之子.皇孙李重照(因避武则天之讳改为李重润)为皇太孙.唐高宗立了皇太孙手,又考虑为他开设府署,设置官属,并就此询问吏部郎中王方庆的意见.王方庆回答道:"晋和齐都 ...
-
高宗轶事数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七)
有一天,唐高宗在说到隋炀帝的时候,就问身边大臣道:"隋炀帝拒绝规劝而亡国,朕常引为戒,并虚心寻求谏言:为什么始终没有进谏的人,这是为什么?(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竟无谏者,何 ...
-
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资治通鉴卷一九九之十三)
裴仁基的儿子.长安令裴行俭听说高宗皇帝准备立武昭仪为后,认为国家的祸患必定从此开始,于是便和长孙无忌.褚遂良私下商议此事.袁公瑜听说后,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武氏母亲杨氏,裴行俭因此获罪,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