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纯干货)
相关推荐
-
思考吴又可的温疫证治
吴又可个性鲜明 , <温疫论> 不同凡响.讲到中医 外感热病治疗的历史, 特别是温疫. 温病的证治, 吴又 可其人其书不可能不提.吴又可的 <温疫论> 有论也有 治, 一般我们 ...
-
时振声外感发热十二法
热病,包括了中医的伤寒与温病,伤寒的病因为寒邪,寒为阴邪,最易伤阳:温病的病因为温邪,温为阳邪,最易伤阴.伤寒采用六经辨证,温病采用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伤寒始于足太阳,传足不传手:温病始于手太阴,传手 ...
-
温病大家赵绍琴:温病与伤寒的区别
"伤寒,古人述之甚明,是皮毛感受风邪或寒邪,故脉浮紧或浮缓,头痛项强而 恶寒,或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方用辛温解表或解肌,以求其汗.因此,伤寒.中风与温病根本不同,用药亦异也." ...
-
外感病人,学生一副桂枝汤,病人舌头出血了|赵绍琴讲温病与伤寒的不同
赵绍琴温病讲座(第一条) 赵绍琴 第一条:温热病乃温邪自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经口咽而至,非邪从皮毛所感受.故温病初起必咽红而肿,口干舌红,咳嗽,甚则有痰,或胸痛而喘,始在上焦,虽有寒热,却非表证,故 ...
-
【温病大家赵绍琴:温病与伤寒的区别】
"伤寒,古人述之甚明,是皮毛感受风邪或寒邪,故脉浮紧或浮缓,头痛项强而 恶寒,或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方用辛温解表或解肌,以求其汗.因此,伤寒.中风与温病根本不同,用药亦异也." ...
-
温病泰斗赵绍琴《温病纵横》-风热犯肺
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但咳,身不甚热,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 [病机分析]本证乃风热邪气侵犯于肺,使致肺失宜降,上逆而咳.但因邪气轻微,故身热不甚.温病初起伤津不重,故口仅微渴,或只口干.舌苔薄白, ...
-
基于数据挖掘的赵绍琴治疗温病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并总结赵绍琴教授治疗温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赵绍琴><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 ...
-
【平台应用播报】基于数据挖掘的赵绍琴治疗温病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一墨 导 读 中医传承平台软件得到了北京.上海.贵州.山东.天津等院士.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广泛应用,获得高度认可,被认为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的重要工具.全国100余家单位应 ...
-
赵绍琴《温病心得》讲座(字幕版)共11讲
简介:赵绍琴<温病心得>讲座(字幕版) 本专辑为温病学的高级课程,录制于1986年,共11讲. 因当年的录制缺憾,现仅存第3-11讲视频资料. 字幕和各讲副标题,根据视频讲座以及相关资料, ...
-
【赵绍琴: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
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 导读:本文作者为中医临床家理论家赵绍琴. 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其来久矣.自金代刘完素倡"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作寒医"之论始,便揭开了寒.温争鸣的序幕,特别是当 ...
-
赵绍琴: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 | 一针一药
导读: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其来久矣.自金代刘完素倡"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作寒医"之论始,便揭开了寒.温争鸣的序幕,特别是当温热学派形成以后,这种争鸣就愈加激烈,代代相传,至今未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