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枫叶:剪辑时光深处的故事
相关推荐
-
徐德培 | 爷爷的旱烟袋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二姑娘打洋伞 楝树下为爷爷梳背 当年那些学生 七亩褶子 布达拉宫里的虔诚 打草鞋 草堆洞里的温暖与快乐 爷爷的旱烟袋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 ...
-
烟锅巴
烟锅巴 作者 ▏天一山人 父母在,我们就还有地方任性撒娇,尽管我们已经是婆婆级别的人了. 几个多年不见的娃儿朋友聚在一起,少不了问候各自的父母.记忆中的叔叔阿姨们,总是栩栩如生,鲜活灵动. 满芳一见到 ...
-
乔加林 | 烟袋
作者简介 乔加林,男,70后,出生于江苏泗洪:1989年3月入伍,2001年部队转业回到泗洪:系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泗洪县作家协会理事:供职江苏省泗洪县交通运输局.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 ...
-
刘淑兰丨母亲的长烟袋
母亲盘腿坐在火炕上,嘴里叼着她那长长的烟袋,一只手托着烟袋杆,亲切地叫着我的小名:"青儿,给我点烟!"我高兴地叫了一声:"妈--"被老伴儿把我从梦中叫醒.那温馨 ...
-
生活的真实
作者|高树军 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回味曾经耳闻目睹的一些生活情趣片段,不禁哑然失笑.假如生活中没有情趣,仿佛菜肴中缺失了调味品,自然就寡淡无味了.当然,这情趣呀,未必都是人人向往的那一面,残荷败柳皆成 ...
-
我们祖辈的吸烟工具:潮烟管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里但凡吸烟的人,基本都有一根烟管,这根烟管就是走出历史舞台的潮烟管.那时还不流行卷烟,或者虽已有了卷烟,但毕竟吸潮烟比吸卷烟过瘾且划算,便习惯吸潮烟了. 潮烟,是一种烟丝,放在 ...
-
西北作家 || 兰宏伟:三舅的烟袋
三舅的烟袋 文/兰宏伟 三舅是大妈的兄弟,是甘肃人,出于礼貌,我也就随着叫他三舅了.他是每年夹在浩浩荡荡的麦客大军中来的.在我的记忆中,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三舅很辛苦,他要和所有的麦客一样,去忍受奔 ...
-
八十年代冬天取暖神器——孩子的热水瓶,爷爷的南墙根,奶奶的热火盆
(一) 最近这股寒流,自北而南,一路狂奔,冻透了大江南北,连往年最冷不过零下一两度的上海,也一度跌至零下七度. 取暖问题,于今,已经是相当容易解决的事情.北方有暖气,南方有空调,再不济,还有暖手宝,暖 ...
-
“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四季:时光知味 岁月沉香
"中原红木杯" 文 :四季 / 图:堆糖 总有些时光映入脑海挥之不去,总有些岁月越沉越香,何时开启都能馨香满怀! 下意识地认为,过年就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大扫除是必须的.不知从何 ...
-
“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朱东升: 乡愁
"中原红木杯" 文 :朱东升(安徽) / 图:堆糖 1. 每逢节假日,双目总要朝高山大岭那端望去.望着望着,心底便泛起一种冲动,脚底下也生起丝丝的痒感.恨不得纵身一跃,一脚便跨进老 ...
-
“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宛建勇:故乡的水、山、平原
"中原红木杯" 文 :宛建勇 / 图:堆糖 最近偶然读了一本名叫<水韵新津>的书,越发觉出故乡新津的可爱.若论山川名胜,在中国可谓不胜枚举,而像这么一块小地方,方圆不过 ...
-
“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肖水泉:城厢,一个滞留千年时光的地方
"中原红木杯" 文 :肖水泉 / 图:堆糖 00 城厢,一个滞留千年时光的地方 "城厢"一般是指靠近城的地区,亦泛指城市.<明史·食货志一>解释为: ...
-
“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刘元兵:毗河湾的一道风景(诵读)
"中原红木杯" 文 :刘元兵 / 主播:自在花开 人生难得半日闲.忙碌工作一年的老几,春节期间终于有点时间,来到风景秀丽的毗河湾半日闲茶园,悠闲地享受着阳光,品茗着浓浓的茶香. & ...
-
“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香如故:饺子一缸缸,炖菜一锅锅
"中原红木杯" 文 :香如故 / 图:堆糖 群聊:一友说我们东北的食物不精致,菜系也是乱炖系,杂七杂八地凑在一起没汤水.不爱听,心里先掌他一个嘴巴.凭什么允许麻辣烫乱煮而见不得我们 ...
-
“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朱爱华:风中的水仙
"中原红木杯" 曾经一度薄情地以为,嗲嗲(dia,平声,指爷爷)与姆妈早已淡出了我的生活,只靠血缘关系维系着他们在我生命中的存在. 1. 二伯坐在廊前打盹.嗲嗲的气息,从他的脸部欢 ...
-
“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曾剑青:回报,只为了远方的母亲
"中原红木杯" 文 :曾剑青 /图:堆糖 "花儿依恋着阳光,小溪呼唤着海洋,我在思念着远方,远方的故乡,雄鹰盘旋在天空,骏马奔驰在边疆,我在思念着远方......&quo ...
-
“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张新玲:饭桌的变迁
"中原红木杯" 文 :张新玲/图:堆糖 人不吃饭不行,吃饭没有饭桌,那--那行. 小时候,家里没有饭桌.吃饭都是全家人围坐在土炕上,中间端上"圈盘",圈盘上搁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