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药是肾病助手,祛瘀止血,泄浊排毒,肌酐不敢再重来

中药大黄是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大黄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经。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功效。

传统观点认为大黄有导泄作用,可荡涤肠胃,可以促进血肌酐和尿素氮排出。而现代研究发现中药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如大黄鞣制、大黄酸等,有抑制细胞增殖,延缓肾脏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此外大黄还有调节脂代谢,调整肾脏代谢异常的,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另外大黄也有祛瘀止血作用,《血证论》曰,“大黄为血家圣药”。慢性肾衰竭过程中,多有瘀血、出血等表现,现代医学也证明肾脏疾病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大黄活血化瘀可改善肾脏微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增加肾脏活力。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大黄苦寒,很少单独用药,多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如慢性肾病治疗中,大黄常与益气温阳药配伍使用,以免苦寒太过伤脾胃。

制大黄配泽泻、车前子、连皮茯苓可渗利泄浊;配泽兰、赤芍、牛膝活血化瘀;配合昆布、海藻、牡蛎活血利水,收敛毒邪。)

肾衰女子,肌酐307降到97,用了多久?

林女士是一位慢性肾衰竭患者,因为身体症状加重,为缓解身体症状,转而求助中医。

莫主任为她接诊时,她的血肌酐升高到307umol/L,处于慢性肾衰竭3期。

当时她的身体症状已经比较明显,患者双下肢水肿,自觉身体乏力,恶心想吐,大便不通。莫主任看了她的舌脉表现,分析患者此时气阴两虚,湿热内蕴。

莫主任以参芪地黄汤化裁,加冬瓜皮等中药利水消肿,加黄连、竹茹、丹皮等中药清热化湿,再以制大黄通腑泄浊,润肠通便,促进肌酐和尿素氮的排出。

三个月后复查时,林女士水肿已经消退,其他身体症状也已明显好转,这次复查肾功能肌酐值为213umol/L。林女士看到检查报告单很高兴,遂继续以中药辨证治疗3个月。

再次复查时,林女士自觉身体已无不适感觉,患者自觉大便通畅,身体力气恢复,复查肾功能血肌酐值为108umol/L。

之后林女士一直坚持着中医药治疗,并坚持着定期复查,病情逐渐稳定,下来,目前门诊随访中,林女士病情稳定,多次复查血肌酐波动在100~140之间,未再出现反复。

慢性肾衰竭患者饮食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低盐饮食,尽量避免腌制食品和过咸的食品。以免钠摄入过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
其次要注意低脂饮食,尽量避免胆固醇和脂肪含量丰富的食物。
以优质低蛋白饮食为主,优质蛋白就是高生物效价蛋白,以动物蛋白为主,比如鱼肉、鸡蛋。尽量避免植物蛋白摄入,比如豆制品,豆腐、豆干,坚果类食品花生、瓜子、开心果,因为这些食物含必需氨基酸量少,代谢废物多,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