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读记 ▏吴达“治伏暑赘言”评释
相关推荐
-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戳然汗出而解.本段话有四点意义: 第一,小柴胡汤证在上焦.胡希恕先生在解释第243条(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时指出,"得 ...
-
阳明经下篇
凡外邪已趋,少阳未离阳明,谓之少阳,阳明列于此篇.凡属正阳阳明之证,病已入于胃腑,故下之则愈,其有胃不实,而下证不具者,病仍在经,在经之邪不解,必随经而传少阳,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胸胁满痛之证,必兼 ...
-
『名医经验』伏暑痢治验两则
病案一 某患者,发热肠鸣腹泻3天,1982年7月1日初诊. 患者腹痛局限在脐周,相继大便次数增多:呈暗红色血水样便,一日十余次,腹疼发热不能进食,食则即吐,体温39.8℃.在某医院补液加抗感染等,用药 ...
-
伏暑古方治验
伏暑1 鲍某,男,60余岁,农民.1975年8月上旬往诊.脉来虚大,寸.尺滑数,舌质深红,苔黄厚少津,面色少华,唇色暗红.患者自云:初因淋雨感凉,继觉头眩胸闷,脘腹痞满,心神时感不宁,肢体甚觉强滞,寒 ...
-
G49杜甫五律《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读记
杜甫五律<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读记 (小河西) 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此 暂往比邻去,空闻二妙归. 幽栖诚简略,衰白已光辉. 野外贫家远,村中好客稀. 论文或不愧,肯重款 ...
-
《吴鞠通医案》伏暑
周 十四岁 壬戌八月十六日 伏暑内发,新凉外加.脉右大左弦,身热如烙,无汗,胶痰,舌苔满黄,不宜再见泄泻.不渴,腹胀,少腹痛,是谓阴阳并病,两太阳互争,难治之症.拟先清上焦湿热,盖气化湿亦化也. 杏仁 ...
-
关于人参白虎汤 热病汗下不热退 伏暑作寒热未解 夏月小儿高热多渴多尿综合征 治妊娠尿崩症 治糖尿病 治乙脑 口腔干燥症 精神病药致口渴
白虎加人参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知母18g 生石膏30g 炙甘草6g粳米一匙人参9g 上5味,以水2000ml,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200ml,日3次. ...
-
6370杜甫五古《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读记
杜甫五古<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读记 (小河西)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 我来入蜀门,岁月亦已久.岂惟长儿童?自觉成老丑. 常恐性坦率,失身为杯酒.近辞痛饮徒,折节 ...
-
F04杜甫五律《梅雨》读记
杜甫五律<梅雨>读记 (小河西) 梅雨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梅雨是一种气候现象.基本特点是持续阴雨.因在 ...
-
F05杜甫五律《宾至》读记
杜甫五律<宾至>读记 (小河西) 宾至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 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 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 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 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夏,时杜甫或刚迁居 ...
-
F06杜甫五律《田舍》读记
杜甫五律<田舍>读记 (小河西) 田舍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这首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夏.题目&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