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伏暑痢治验两则

 病案一

  某患者,发热肠鸣腹泻3天,1982年7月1日初诊。

  患者腹痛局限在脐周,相继大便次数增多;呈暗红色血水样便,一日十余次,腹疼发热不能进食,食则即吐,体温39.8℃。在某医院补液加抗感染等,用药治疗两天未有明显好转,发烧腹疼如故,患者要求中医药治疗。

  刻诊:精神不振,痛苦面容。皮肤灼热,腹软肝脾未触及,脐周疼痛,压疼明显,无包块,小便量少,大便呈酱水色稀便。体温38.5℃,脉沉数,舌质红,苔薄微黄而燥。

  此乃暑热内郁,郁久气滞则血瘀,瘀阻胃肠致胃肠脉络损伤而血溢于胃肠。治宜清热活瘀解毒,佐以止血。犀地清络饮加减。

  处方:生地15克,丹皮12克,黄连12克,生白芍12克,连翘30克,玄参15克,焦山楂30克,蒲公英30克,干姜炭3克,三七(碎)10克,鲜凤仙草60克,2剂水煎,属其频饮。

  7月2日复诊:上2剂中药4煎混合后,取澄清液频饮,一昼夜将药液服尽,症状明显好转,肠鸣腹疼基本控制,稍进稀粥而不呕,大便一日三次,呈少量暗红色稀便,体温降至37.5℃,其它无不适,治疗同原方继服2剂,每日一剂两煎混合,每日早,中,晚各服一次。

  7月4日三诊:腹疼消失,大便一日三次,呈黑色糊状稀便,体温恢复至常温,食欲增加,但不香。治疗同原方去玄参,加炒山药30克,砂仁12克,神曲15克,炒麦芽15克。水煎服以巩固疗效。

  按:伏暑痢,此乃暑邪内郁,属于现代医学谓:“坏死性小肠炎”。此病发病率较低,多发生于处暑前后较多见;其特性有“腹热如焚,大便如酱”等症,为暑热之邪内郁,郁则血瘀,瘀阻胃肠,脉络损伤,血溢于肠道。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血为主。生地、黄连、玄参、蒲公英、连翘以清热解毒。干姜炭温暖下元而止血止疼,凤仙草、三七、丹皮、白芍凉血化瘀止血,现代药理研究:凤仙草有清热、解毒、利尿、活血化瘀之功。凤仙草与三七同用,以助三七活血化瘀止血之功效。

  病案二

  某男,60岁,1987年8月24日初诊。

  自诉:腹疼下痢已25天。骤然发烧恶寒,测体温40℃,相继腹疼加重,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血便,一日20余次,即住某医院治疗,经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发烧基本控制,但腹疼下痢未消失。仍腹满不能进食,稍进食腹疼即痢,大便暗红色,一日十余次,要求中医药治疗。

  刻诊:形体瘦弱,精神不振,不欲食,心肺无异常,腹部呈舟状腹,触其腹软,肝、脾未触及,脐周压疼明显,无明显包块,血压110/79mmhg。体温37.5℃。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软便带粘液。镜检:白血球(3+),红血球(2+)。脉沉缓无力,舌质淡红,苔厚腻布满舌面。

  此乃伏暑湿热郁阻中焦,脾湿不化。治宜芳香化浊,佐以清热解毒。藿朴夏苓汤和香连丸加减。

  处方:藿香15克,厚朴12克,半夏12克,枳实15克,槟榔12克,白豆蔻12克,白芍15克,砂仁12克,黄连12克,木香6克,丹皮12克,吴茱萸6克,玄胡12克,金银花15克,荷叶30克。2剂水煎服,日1剂,3煎3服。

  二诊:上药服第一剂后热退,大便次数减少,一日2~3次,第二剂药服尽,腹疼下痢皆止。食欲增加,舌苔退至白薄,但舌根部稍厚。实验室检查:大便软色黄,红、白血球均消失。治疗仍以原方去吴茱萸、金银花。加焦山楂30克,炒山药20克继服1剂以巩固疗效。

  按:此两例伏暑痢患者,不是同年,发病季节相同,病症相同,但中邪深浅,病情轻重不一,以及治疗方法等都不相同,此患者湿邪较重,故用藿香、厚朴、半夏、草豆蔻、砂仁以芳香化浊祛湿。枳实、槟榔、木香以消滞疏通气机,黄连清热化湿与金银花,丹皮同用以清热凉血解毒止痢。吴茱萸、延胡索散湿止疼并能抑制黄连苦寒之性,以防苦寒伤胃,鲜荷叶祛伏暑之热并能升清降浊,导湿热以下行。热去湿化则病除。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四圣心源》六气治法

    治厥阴风木法 桂枝苓胶汤 甘草 桂枝 白芍 茯苓 当归 阿胶 生姜 大枣 上热加黄芩.寒加干姜.附子. 治少阴君火法 黄连丹皮汤 黄连 白芍 生地 丹皮 少阴病,水胜火负,最易生寒.若有下寒,当用椒. ...

  • 『名医经验』急喉瘖治验与思考

    急喉瘖,是以起病急骤,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急性喉炎"相近.该病轻则声音嘶哑,重则言而无声,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生活.笔者临床以中医经典方药加 ...

  • 『名医经验』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治验

    郭某某,女,27岁,太原市某大学教师.我于2009年6月1日应邀赴其家出诊,始知其为某医院血液科住院病人,刚办理完出院手续. 其出院诊断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完全).其他诊断为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后 ...

  • 『名医经验』重症胃下垂案治验-烛明幽微辨病症 知常达变施方药

    胃下垂为脏器下垂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多见于形体消瘦,高年体弱或是长期负重之人,临床表现为体乏无力.食后胀满.推腹有震水声.食欲差.嗳气.恶心.头晕.心悸等.笔者在跟随曾定伦教授随诊过程中见其诊治一 ...

  • 『名医经验』重脾胃升降治验

    案1 赵某,女,43岁,2008年3月7日初诊. 患者自诉头晕头痛3年余,日渐加重,每日发作2~3次,头晕时伴恶心胸闷,呕吐清水,食少便溏,观其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畏寒肢冷,近几年曾服中.西药多种无效 ...

  • 『名医经验』郭剑华治筋伤验案 针灸手法并用治膝痹案

    患者患膝痹病,双膝关节前缘饱满.胀痛,按之刺痛,行走跛行,伴腰背酸胀乏力,腰腿后侧如绳索牵系,此乃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兼瘀湿内阻.借温针艾灸温补肝肾.补益气血:电针刺激疏通经络.利水活血:手法作用腰膝 ...

  • 『名医经验』朱良春治上消化道肿瘤经验(上)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从医70余年,在治疗恶性肿瘤,尤其是上消化道肿瘤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一直随诊朱老身边,对于其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思路.经验有一定体会和心得,现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中西医 ...

  • 『名医经验』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痛风

    痛风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节,导致脾虚失运,痰浊内生:久病及肾,肾阴不足,湿热内蕴,逐步产生痰浊:痰湿.瘀血.热毒蓄于肾而成积热.而七情,劳倦或外感六淫,外伤或过食厚味,均可诱发痰瘀.积热流注 ...

  • 『名医经验』郭剑华治筋伤验案 针药并施治颈性眩晕

    该患颈项强痛伴头晕1年余,半月前因工作劳累而突发眩晕,做脑部CT及脑血流图检查未见异常,结合颈椎MRI检查及临床体征,以及舌象脉象,四诊合参,辨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眩晕,治以 ...

  • 『名医经验』郭剑华治筋伤验案 椎动脉型颈椎病验案

    患者患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项胀痛,间断性头晕,以颈项前屈位时症状明显.此乃寒凝血瘀.太阳经输不利.予针刺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灸背部振奋阳气.温散寒凝,改善大脑供血量:推拿可松解项部肌肉,调整脊柱顺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