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殿堂 | 古玩名品宣德炉的欣赏和真真假假的识别

古玩种类林林总总,其中有一些“知名品牌”历来是藏家们探索觅踪的标的物,大名鼎鼎的宣德炉就是之一。为什么宣德炉是“知名品牌”?收藏家许传播(曾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的文章说得很清楚,以下蓝色字体是节录他的原文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宣德以前中国没有黄銅。历朝历代的铜器用的都是出山铜,也就是红铜,后世统称为青铜器。是明代宣德年间用泰国(当时叫暹逻国)进贡的三万多斤黄铜制成了中国第一批成品黄铜器,这个意义是划时代的。
(一)、事情的起因和经过
明朝宣德三年(1428 年)三月初一,皇上跟工部尚书吕震说:暹逻国王刺迦满霭进贡了一批风磨銅(31680斤),颜色跟黄金差不多,我想用这些洋銅做成鼎彝,以便供给郊坛宗廟和内庭使用。所以我命令司礼监以及你们工部几个单位商量一下,把应该铸造的鼎彝,依照《博古图》和巜考古》等书上的款式以及内宫倉库珍藏的宋朝柴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诸瓷款式当中,式样端正美观的,依照这些式样铸成铜炉,你们要尽快将执行意见呈报上来。
九天之后的三月初十,吕震向皇上复命打来奏摺,详细汇报需要制造的鼎彝炉之款式有一百一十七种,共计三千五百六十五件(附圖和使用场所),并将鋳造时所需物资如黄金、白银、铜、铅、药料等开具明细,请皇上批示。
四月十五日,皇帝上认为所需物资耗费太大,命司礼监太监张斌前往工部查勘之后, 将所需物资减去两成,工部为此又打来消减后的物资明细,请皇上恩准。
五月初一,皇上御批同意,命令尽快开工。
九月、十月和十一月,皇上为此事又有三道御旨,分别对所呈样炉的款式和重量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命令工部增加数量,用于佛道两教。从宣德三年十一月礼部工部等四个单位联名打的奏摺上得知,这次所铸的鼎、彝、炉、簠、簋、壷、尊、俎、豆等诸器总数是一万五千六百八十四件,比最初的3365 件多了好几倍。其中銅炉的数量只有五千多个。
都说宣炉里加有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一般资料无从查找。为了证实此事,从明代奏摺中找到当年宣皇批准的工部实领物质明细,因有百余种, 太繁杂,只把前面二十种开列如下:
当年实领:风磨铜31680 斤,黄金640两,白银2080两,倭源白水铅(锌)13600斤,黑水铅6400斤,日本生红铜800斤,贺兰国花洋斗锡640斤,天方国番磠砂288斤,岀山水银1440斤,辰州府硃砂24斤,方解石104斤,云南棋子16000个,三佛国紫砚石240斤,渤泥国臙脂石160斤,梅花片石青24斤,石绿24斤,古墨16斤,黄丹40斤,皇磚32000口,官亙48000片,........。
正因为上述的历史原因宣德铜炉的确材质精良、造形设计和加工工艺都很精美,不愧是“名牌产品”。正因为是名牌产品,所以宣德朝以后的仿品多得数不胜数,因此宣德炉真假难辨也就是古玩圈子的常识了,不足为怪。本文收集了一些图片,孰真孰假仅供学习议论。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收藏家对藏品不但要有“看得懂”的能力,
还应该具备“会欣赏”的素质,
进而达到“能陶醉”的境界。
微信号aoshima0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