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然系列文章(二):如何让心平静下来?

上次我们说到心相的特征以及基本了解心相运行的不同形态。那么我们再深度去认识心相的发生依几种因缘以及如何不受心相的滋扰达到心的平静。

我们之所以遇事急躁,归根结底就是定力不足。定力的培养并不是让处于摇摆的心相停滞下来或者依赖所谓的止息法从而阻断心相的延续。这些修学方法从根本解决不了心相的摇动,反倒加剧了修行人对所谓定力的执取。为啥这些修学方式是隔靴搔痒呢?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心相的另类隐匿特征就是变易。变易才是制造极苦的源头。这种心相的变易足可以诱导很多修行人以为获得所谓的定力开始产生欢喜从而被致幻。所以一切苦受的苦苦就是变易之苦。这就不难理解其实所谓的乐正是苦变易之作,就像病毒一样一旦产生变异,其隐匿性和摧毁力是不可预知的。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对于心相的发生切记使用早已经被意识固化了的文理知见去盲目对治。

一切心相的发生不需要用意识形成的认知化观念去对治,这是背离道义的自残修法不可取更不可依。心相的发生本就是意识应有的功能,意识就有发生心相的功能。若你去对治,对治的本身又是意识另类的功能,因为意识也具有对治的功能。所以对于心相的发生我们不需要去对治,而是去作用它们,在作用中逐步去转化它们即刻。这个作用的本身正是一种无比巨大的能量,在这种巨大能量的作用中,任何心相都会被转化成可用资本,而不是去破坏它们、遏制它们、断灭它们,舍离它们。只有这样的修行才是与道相应而不背离道法自然的如实调伏。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要懂“定力”的规律,先懂什么是“一定”!

    几乎每个人,都想安定下来,想稳定下来.因此,有了各种规定.定理.人们做事,喜欢定时.定量.人们交流探讨,喜欢有一个约定,达成一个定论.定,是大家认为最好的一个状态,一旦定下来了,变化就少了,风险就减少 ...

  • 变易,不易,简易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易经>讲三易: 变易,不易和简易. 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 所以懂得变通很重要, 这就是变易. 但在这万事万物变化的背后, 却有一个不变的东西, ...

  • 怎样培养一个人的定力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办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最基本条件:愿望与定力.其中定力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慢慢的,就会有定力.那么怎样培养一个人的定力呢? 怎样培养一个人的定力 1每天安排一定的禅修时 ...

  • 鼎然系列文章(一):如何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遇事急躁逢人警惕是我们经常面临的实际问题,此时我们的心会失去理性被焦躁控制,处在这种烦乱当中让我们啥也干不好啥也做不顺.这时我们的生活就会一塌糊涂我们的一生就会萎靡不振消沉而过.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心平 ...

  • 估值系列文章二:估值的进阶!

    深挖逻辑,锁定方向: 中线跟踪,反复操作: 猛戳关注,有酒有肉. 一.指数碎碎念 沪指涨0.32%,创业板跌0.03%,市场分歧调整.沪指收缩量小阳线,但现价受压于3600点整数关口:创业板分歧有所减 ...

  • 系列文章二、雷军的大学学神生活

    为了增加可读性,我们来虚拟记者去访谈一下雷军.声明一下,不是真的访谈,只是为了文章可读性更好! 记者:听说您在大学,花了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4年的学分,甚至毕业论文都完成了,一定很刻苦吧?有没有一些经 ...

  • 低氧运动系列文章七:一举两得二气随心

    一举两得,二气随心,锻炼低氧运动能进入二气随心两种状态.不能同时进入,但可分别进入. 调动真气与心息合一,统称二气随心.能进入二气随心状态,是传统气功真正练成的标志.如练的是真正的气功,又练成功了,必 ...

  • 鼎然解答系列文章:如何走向证悟之路?

    有修道者问:鼎然师父,修道人怎样与世间人打交道? 鼎然回答:修道人与世间人相处,应该拥有两个东西.一是堪能安忍世间的心:二是堪能舒坦自己的心.前者不坏世间缘,后者不灭自心智. 有修道者问:鼎然师父,当 ...

  • 鼎然解答系列(二):解密当代修行中的错误理念

    修行中错误理念一. 我们的意识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不存在的 鼎然解析:人心若有一个认知性的真实,就会滋生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理念.倘若人心没有一个认知性的真实,就不存在另一个与之相反的错误理念.正因为意识深层 ...

  • 鼎然之《一问一答》修行系列(二)

    问:"修行对我来说很重要" 这样的观点对吗? 鼎然答:让这个"我"成为修行,而不应成为我的修行.这就像一个人做事就去做事,而不应该参杂自己对事情有太多情绪,那么 ...

  • 鼎然短文章系列:

    (一)清净不是干净,干干净净反倒不清净.何故?过于追求完美的本身就不清净.因为真清净不需要去追求.这样说来,若一个人看清了一切反倒是不清净的.因为你并没有把自己看清,看清了自己就不需要去看清一切了. ...

  • 僧伽鼎然修行法语系列(二)

    因为领悟法义而心情愉悦.因为不能领悟法义心情沮丧.也因为稍微领悟法义又不能通透而心情压抑,或因为无法甚至彻底不能领悟法义而悲观消沉,这些心识状态都不是如法如义的. 因为领悟法义心情愉悦,愉悦的不是领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