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70杜甫五排《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三十韵》读记
相关推荐
-
最厉害的唐朝诗人:从村野诗人到封疆大吏,他是如何做到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唐代诗人群体虽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风貌,但不慕权贵如李白,不得重用如杜甫,这样的认识还是非常普遍的.然而有"普遍",就有特殊.边塞诗人高适就不同于这些人.他的一生, ...
-
看图识唐诗(376)李商隐·题道靖院院在中条山故王颜中丞所置虢州刺史舍官居此今写真存焉
李商隐·题道靖院院在中条山故王颜中丞所置虢州刺史舍官居此今 写真存焉 紫府丹成化鹤群,中丞在仙都炼成仙丹就化鹤而去, 青松手植变龙文.他手植的青松已生成一片片麟纹. 壶中别有仙家日,相传 ...
-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唐:杜甫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彭州牧啊,当初说好的借我钱呢?啥时候给啊!" 我们的"诗圣&quo ...
-
谈读书审美三层楼
肖旭 第一层是"初读理解,感悟情感美": 第二层是"研读品味,鉴赏语言美": 第三层是"诵读拓展,体验创造美". 如杜甫<寄彭 ...
-
杜甫困居成都无米下锅,直接向朋友要救济,20字短诗无半点谦虚!
杜甫困居成都向州牧讨救济,托人带去一首诗,为何写得理直气壮?杜甫困居成都无米下锅,直接向朋友要救济,20字短诗无半点谦虚!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 ...
-
高适入蜀 天下人人皆识君
许永强 747年,宰相房琯被贬为宜春太守,其门客董大(董庭兰,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为寻生路来到了河南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南).这年冬天,睢阳大雪纷飞,北风狂吹,遥空断雁,出没寒云.接连两次 ...
-
他为何对李白见死不救,却对杜甫多方接济?成年人的成熟,从来都是理智
讲唐诗系列,又来了,世界,一片光明. 暑假,多学点诗词,真的很不错. 今天讲的,高适的一首诗,<塞上听吹笛>. 如今,1300年过去,读高适的诗, 依然能感受到他对边塞诗派的贡献. 笔写边 ...
-
宋继涛,河朔人,少给事汉祖左右。
王继涛,河朔人,少给事汉祖左右.乾祐初,补供奉官,历诸司副使.仕周,为右武卫大将军.淮南平,为天长军使.显德五年,迁和州刺史. 宋初,为左骁骑大将军,再迁左神武大将军,乾德二年,命护徒治安陵隧道. ...
-
杜诗七律赏(42)杜甫·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十五使君同到
襄阳习家池 杜甫·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十五使君同到 老夫卧稳朝慵起,老夫睡得安稳朝早慵懒不愿起, 白屋寒多暖始开.茅屋比较寒冷到暖和才把门开. 江鹳巧 ...
-
F18杜甫五律《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读记
杜甫五律<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读记 (小河西) 奉简高三十五使君 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 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 天涯喜相见,披豁对吾君. 杜甫经"崔 ...
-
E69杜甫五排《秦州见敕目…凡三十韵》读记
杜甫五排<秦州见敕目-凡三十韵>读记 (小河西) 秦州见敕目,薛三据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 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大雅何寥阔?斯人尚典刑.交期余潦倒,材力尔精灵. 二 ...
-
G51杜甫七绝《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读记
杜甫七绝<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读记 (小河西) 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 向来江上手纷纷,三日成功事出群. 已传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待使君. 一.杜甫参加皂江竹桥落成典礼共写三首 ...
-
商都二中四十五班高中毕业三十周年聚会感言
乙未年初秋,秋风没有送来丝丝凉意,天空晴朗明净,仅有几片泛光的絮状白云,慢悠悠地向东南方向移动.水漩公园绿树成荫,百卉绽放,南湖公园的两潭清水,给大地展示了新的容颜.燥热驱使休闲的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 ...
-
三十五幅兰花 ,三十五种风情!
兰花是忠贞的象征 赵孟坚是宋宗室第十世孙,宋亡后他隐居画兰以示清高.据说兰花从此成为忠贞的象征.而他的堂弟赵孟頫(书法家.画家)由于在元朝做官,有弃宋之嫌,故从不画兰.著名画家郑思肖擅长画兰,宋灭之后 ...
-
H12杜甫五排《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读记
杜甫五排<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读记 (小河西)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汲黯匡君切,廉颇出将频.直词才不世,雄略动如神. 政简移风速,诗清立意新.层城临暇景,绝域望余春. ...
-
胭脂湖畔 | 作者:袁方华 刘发坤(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一百三十六章)【长篇连载】
作者简介 袁方华,笔名不诉离殇.为了生活四处漂泊,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热爱苦难,心中始终有一个未曾泯灭的文学梦-- 刘发坤笔名寂寞行者.就职于大型国企.也许时间喜欢爬格子,喜欢游走于江湖上水之间.作品 ...
-
太平廣記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
郭承嘏 张庾 刘方玄 光宅坊民 淮西军将 郭翥 裴通远 郑绍 孟氏 郭承嘏 郭承嘏,尝宝惜法书一卷,每携随身.初应举,就杂文试.写("写"原作"驾",据明抄本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