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是太极拳进入懂劲阶段的阶梯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和美太极

浅谈太极推手中的“随”

杨式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从轻灵着手,锻炼人的心意与形的统一。而杨式太极拳的拳架与推手是达到心意与形统一的唯一途径。而“随”则是太极拳进入懂劲阶段的唯一阶梯。它也是太极拳中最简单,最易学,但又是训练难度最大,而且是最难精的功夫之一。它不仅具有跟着,顺从的意思,而且还是有许多更深层面的内涵。这里我与大家推讨的仅仅是太极推手中的“随”,而拳架中的“随”则限于篇幅不再展开。

首先太极推手中的“随”是太极推手的灵魂。《太极拳论》中讲到,“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它要求我们习拳之人,在练习推手时,不管是定步单推手,或是定步双推手及拗步、顺步、动步的各种步法类型的推手都一定要跟随对方。使自己的手或接触部位不要脱离对方手或身体其他部位,甚至接触部位的皮肤都不能起皱。不管对方用按,挤,攻击我,还是用 朋, 履,攻击我,我绝不可以自作主张,主动出击。如果你舍去了这个“随”,而处处自作主张,以我为中心,那么你就会在推手中发现自己,处处不舒服,处处受制于对方。我在与师傅推手中,经常体会到这种处境。尤其是在双推手中,体会更深。我们师兄弟在训练时,通常规定甲方为主动攻击方(类似于师傅喂招),而乙方为被动的守方。因此当甲方采用“ 朋、 履、挤、按”劲攻击乙方时,乙方在防守的过程中,一定要全神贯注,用心意通过双方接触的手或身体中的其他任何部位,密切体会甲方攻击我的方向,劲的大小,作用点。随着甲方的变化,始终保持身体的动态平衡。如果在这一系列的进攻与防守过程中,乙方手或身体上的其他接触部位的皮肤始终不能起皱。两方的接触部位不能脱离。否则如果起皱,也就是讲乙方出现了顶。或抵抗甲方的进攻,说明乙方没有体会到甲方进攻的快、慢或方向,或作用点。而当双方的接触部位发生脱离时,同样也说明,乙方没有体会到甲方的进攻的快慢(大、小)或方向,或作用点,换句话讲就是乙方没有“随”好甲方。只有当乙方在不管甲方用何种方法攻击乙方或快、或慢、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都能随意化解时。乙方才算真正掌握太极推手中的“随”。这时用《太极拳论》上的话讲,就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天敌”的境界。

第二“随”是太极推手中的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太极推手从最基本的定步单推手包括拗步、顺步、动步,到定步双推手也包括拗步、顺步、动步及太极散手,都离不开这个“随”。我们在开始学习定步单推手时,首先就要学习这种“随”字的功夫。师傅告诉我们怎么样“随”好对方的手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并且要求我们做到,不要把对方手上及身体其他接触的部位的汗毛压弯。同时,又要我们不要脱离与对方的接触,好象这个手及这个接触的部位都不是你自己的而是对方的,随对方所动而动,随对方所停而停。而到了学习定步双推手时,由于双方的接触部位比较多(至少三个部位),因此在推手时,更加体会到这个“随”的重要性。初学双推手,由于对“随”的体会仅仅属限于单推手中的“随”。因而感觉到接触点一多,就无法顾及到。慢慢地在师傅的指导下,逐渐体会到如何去感觉与对方接触的几个点。在推手中,师傅常讲与对方接触的部位要做到有意识,要学会阴阳与虚实变化,要知道对方的来意,包括大小,方向、作用点。《太极拳论》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在太极推手的较高境界——太极散手,也离不开这个“随”。而且那时候的“随”,不仅有身体上的“随”,而且还有心意领域的“随”。事实上在太极推手中,攻、守双方都离不开“随”。进攻一方为了能够击实守方的实点,要在进攻中不断寻找对方的着力点,因而他需要用最轻快的心意去体会与对方在接触部位上变化。并随着对方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要求,攻方随时调整进攻的方向,而守方为了不让攻方击实我的实点。在“随”着进攻方的前提下,用心意去体会出他进攻的方向,大小,作用点,同时根据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大小与作用点。始终不让对方击实我之实体。因此,双方在进攻与防守的过程中,双方都是在用心意,去体会对方的心意,目的在于探明对方的意图,最终避实击虚。所以这个“随”是始终贯穿在整个太极推手中,是太极推手的灵魂。

第三:“随”是太极推手最易学,但最难精的一种功夫。太极推手从最基本的定步单推手就开始学习这个“随”。在练习中我深深地感觉到这个“随”,比较容易学会。但当师傅要求你时刻都做到这个“随”时,你却很难做到,尤其是在用 朋、 履防守时更难做到,时时与进攻方“随”好。这是因为,当你在防守时,你需要时刻去体会,进攻方进攻的方向、大小与作用点。否则你就判断不出他的方向,大小及作用点,那么你就无法化解进攻方的劲。只有当你体会到它的改变时,你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进攻的劲。我记得师傅曾讲:“太极拳推手中的个'随’可以练一辈子”。我起初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现在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这是真的,这是千正万确的事。这是因为随着你太极功夫的不断提高,你自身对这个“随”的掌握也在不断提高之中。我记得初学双推手时,每当我与师傅推手时,总觉得比师傅少几只手,少几条胳膊,被师傅用劲一逼,身体就不知不觉地僵硬了。这时你突然发现你的身体已经完全被对方控制了。你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你化也不是,不化也不是,你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总之那时的身体已经由不得你自己作主了。有时师傅故意给我一个力点,可当我以为是机势可以发劲时,突然问师傅的力点又不知调节到什么部位了,使我感到有而非有、有而击无。正如《太极拳论》云:“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杏”这种忽隐忽现的感觉,只有身临其中才能体会到其中之三味。《太极拳论》讲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当你“随”的功夫练到一片羽毛落在你的手上的时候,你不仅能感觉到他的重量,而且会随着羽毛的下落,而你的手也会随着慢慢漂落。这时候你的太极功夫已经到了极高的境界。因此,太极推手中“随”是非常之难精就在于此。

总之,太极推手中的“随”不仅是太极推手中最基本的功夫,而且也是最高深的功夫。《太极拳论》云,“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尽由此而厚也。”太极功夫到了这一层次,这已经不仅仅是单一“随”字方面的功夫,而是一种综合功夫的体现。如你没有学好太极推手 “随”,你就不知道对方攻击你的心意。那么在太极推手中你只有挨打的份。如想进入太极之门,那更是幻想。同时,太极推手是学好知人功夫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与太极拳架互铺互成、相互补充的。我祖师爷在《杨式太极拳架详解》一书中讲到,练拳架是练体,是知己功夫。推手练用,是知人功夫。因此,太极推手如果脱离了拳架练习,而仅仅练习推手。则推手功夫不会很高。如果勉强使用,无非也是一些手法上的技法,不是正真的太极拳功夫。要真正学会太极推手,你只能从“随”字上下功夫。只有当你的“随”字功夫练到较高境界时,你才能跨入太极之门,走向神明。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0)

相关推荐

  • 【原创】回忆跟随陈发科老师学习推手的实况和感受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 ...

  • 【原创】陈式太极拳传统的推手方法:活步推手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洪公说:我们 ...

  • 太极拳练习五阶段:架 意 劲 气 灵

    一. 架 这个阶段.从初学开始,就要认认真真地学好每一个动作,认认真真地盘架子.高低.上下.虚实.大小.路线,都要按照拳路的要求一丝不苟做到位.此时,既不要过早地追求运气方法.也不要片面追求劲力大小, ...

  • 太极拳3个阶段的常见错误,有对策 看看你在什么层次

    太极疗2018-01-06 20:30:23 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即盘架(练架)阶段. 从基本动作乃至套路动作必须按照动作要领一招一式反复练习,建立规范.正确的动作动力定型.此阶段容易出现的错误及对 ...

  • 太极拳的提高阶段,“单轴涌动”,静心揣摩一下

    千年高山,万年大海.身体不是负累,人就是自由的.心里欲望很少,人就是轻松的.腿力好的人,胯劲一定很棒.人体是代偿机制,胯承接力强,髋臼量大内活,腿力才真正解放.哪里结实,哪里是主力,胯就是主力.若主力 ...

  • 太极拳中懂劲的锻炼和运用

    凡习练太极拳有一定时日的人,一般都会注意到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其原因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被视为众多古典太极拳论著中的经典.在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何谓懂劲﹖按照王 ...

  • 太极拳的修炼阶段【3】‎2021‎年‎6...

    ‎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 三:打太极拳的时间 1;打太极拳的时间选择.在太极拳练习时间上,以早上6点至八点为宜.此时雾气方散,太阳初升,空气清晰,为万物始动之时,体内生机渐盛,故练功 ...

  • 太极拳的修炼阶段【2】‎2021‎年‎6...

    ‎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 二:太极拳的修正方法 知道了问题,就要着手去解决.学习太极拳难,改正不正确的动作更难,但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面对诸多的错误,应当理清头绪, ...

  • 悟劲与练劲|不要只顾练拳还要独立思考……再议太极拳的“懂劲”

    太极拳的"懂劲"之重要,为习练太极拳的人所熟知. 令人费解的是在一些人的眼里,竟然成为了"偏执"之重:强调"悟劲"的人说,套路练习熟练就可以 ...

  • 太极拳的高级阶段,“胸腰运化”,看看你掌握了没有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在水里不怕火,在风中不怕烟.练武就是这样,比常人多了个东西,叫功.功,很难描述,是个综合性的东西.善变化,同时又很稳定.古代称君子,为龙.龙,不是生物,指的是万物的变化 ...

  • 第999期:陈式太极拳练习的阶段和标志

    作者/吴自立 ⊙ 编辑/张宏婉 导读:吴自立老师的<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一书,所阐述的拳理拳法,是全新的.深层次的理念,从而使读者在简练的篇幅内认识人体经络系统特征,丹田内气产生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