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五十三章 惟施是畏-道德真源

(0)

相关推荐

  • “无中生有”!

    这是<道德经>里提纲挈领的一章 再次强调了道德经最重要的观念之一 --无中生有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反者道之动 道的基本特征,是反 反是什么? 大致可以理解为绝对的变易.绝地的不确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论卫武公的逆取顺守

    论卫武公的逆取顺守 卫武公.齐桓公.晋文公.唐太宗.明成祖皆以篡位谋逆开始,却美名垂于后世.王莽.杨广同样谋逆开始,却遗臭万年.周公.诸葛亮都是权臣当政,却是忠臣的代表.曹操.鳌拜同样权臣当政,却万劫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七章 袭明要妙-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七章 袭明要妙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摘,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 ...

  • 道德经讲义-第七章 外身无私-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章 外身无私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惟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天地之气浑浩流转历亿万年而不敝者,皆由一元真 ...

  • 道德经讲义-第三章 虚心实腹-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章 虚心实腹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圣人之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三章 自胜者强-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三章 自胜者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修身之道,不外性命.人欲尽性立命,必先存心养性,保命全形,于以修之炼之,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夫道者,天下人物共有之理也.以此理修身,即以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章 道之动用-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章 道之动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大道人人具足,个个圆全,又何待于复哉?不知人自有生以后,气拘物蔽,知诱情生,斯道之为所汩没者多矣.苟非内祛诸缘,外祛 ...

  •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盗竽非道》悟读述杂【53】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盗竽非道》悟读述杂【53】

  •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背道而驰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香 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 译文 假如我坚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从来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国无民则国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