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密卷】2021届新课标Ⅰ(一) 适合河南、山西、安微和江西使用

2021届新课标Ⅰ押题密卷(一)

适合河南、山西、安微和江西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十几年来,山东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2017年仅17万公顷,却有固定棉农109万户,新疆棉花生产集中在山麓冲积扇,以大型农场为主,生产规模远大于山东。下图为2017年山东与新疆棉花生产成本统计图,土地成本含租金及养护投入,人工成本含雇工工时费及家庭用工折价,物资成本含机械及运输等方面投入。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棉花生产的区位优势是( )

A.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水源丰富 D.光热充足

2.新疆棉花生产集中在山麓冲积扇的主导因素是( )

A.水源 B.光热 C.地形 D.土壤

3.新疆棉花生产的人工成本低于山东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生产过程简单

C.以家庭用工为主 D.以异地雇工为主

1.新疆地处西北内陆,晴天多,光照充足,故D正确;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水源丰富都不是新疆棉花生产的优势,故ABC错误。故选D。

2.山麓冲积扇主要有两大优势,水源充足和地形平坦,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所以主要因素应该是水源,A正确;除冲积扇之外的新疆其他地区,光热条件、地形、土壤都存在较好的地区,BCD错误。故选A。

3.新疆地区,种植面积广阔,人烟稀少,有利于机械化种植,所以人工成本较低,故A正确,C、D错误;生产过程一致,B错误。故选A。

等时间交通图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一般指从中心地出发,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到达的空间范围。读我国某城市市内交通1小时交通圈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据图判断,该城市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最可能是( )

A.地势崎岖B.河流穿城而过C.东南部为山地D.气候干旱

5.图示地区出现两块“时间飞地”,其成因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

A.地铁站B.高教园区C.中心商务区D.生态保护区

4.根据比例尺和等时线分布特征判断,市中心周围交通时间≤30分钟的范围较大,且比较集中分布,说明城市所在区域地势不崎岖,排除A。图中没有信息表明河流穿城而过和气候干旱,排除B、D。图中显示,该城市东南部等时线密集,说明交通通达度在东南部变化明显,交通通达度在东南部迅速降低,因此推测该城市东南部地形起伏大,多山地,C符合题意。故选C。

5.读图可知,图示地区出现两块“时间飞地”与市中心的交通用时低于60分钟,与周围相比,交通通达度较好,地铁与市中心联系便利,线路走地下,因此在地铁站周边有可能形成交通用时低值区,因此A符合题意。高教园区、中心商务区、生态保护区均不可能形成“时间飞地”,排除B、C、D。故选A。

土壤温度变化受太阳辐射平衡、土壤热量平衡和土壤热学性质的共同作用。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海拔2050-2560m)表层土壤温度年内垂直变化率(即海拔每升高100m的土壤温度变化值)。据此完成6—8题。

6.推测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各海拔土壤温度最大值出现在( )

A.6月B.7月C.8月D.9月

7.5—9月,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为正值,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坡向 ②植被 ③积雪 ④土壤肥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据考察发现,近年来长白山草本植被入侵苔原带的强度持续增加,原有苔原灌木萎缩。这将导致苔原带土壤中( )

A.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 B.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加

C.水分减少,有机质含量减少 D.水分减少,有机质含量增加

6.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夏季长白山降水丰富,苔原带土壤中水分充足,比热容较大气大,土壤温度相对大气温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故长白山苔原带土壤最高温度最可能出现在8月。故选C。

7.由图可知,5-9月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为正值,即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温度升高。长白山西坡为半阳坡,5-9月,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且海拔越高,植被覆盖度和植被高度越低,越稀疏的地面植被及越薄的土层在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后升温越剧烈。所以与坡向和植被有关,夏季长白山西坡没有积雪,和土壤肥力无关。故选A。

8.气候变暖导致草本植被入侵,气候变暖使融水量、降水量均呈增加的趋势,致使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草本植被入侵,其生长需要吸收的有机质更多,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故选A。

杞麓湖位于云贵高原,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无明显的地表径流出口。沿湖平原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下图为杞麓湖某采样点部分时段沉积物平均粒径、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相关。据此完成9—11题。

9.杞麓湖为淡水湖,其原因最可能是该湖( )

A.湖中有泄水暗河 B.降水量远超蒸发量

C.气温低,蒸发弱 D.多冰雪融水汇入

10.I时期,湖区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 )

A.湿热 B.冷干 C.冷湿 D.干热

11.研究发现,III时期降水丰富,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呈波动上升趋势,原因最可能是( )

A.气温显著下降 B.农业引湖灌溉

C.径流汇入增加 D.入湖泥沙减少

9.根据材料,该湖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而其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该地位于云贵高原,物质成分以碳酸盐为主,可能断层中有泄水暗河,使得湖泊盐分外泄,形成淡水湖,故A正确;结合材料可知沿湖为重要的农耕区,如果降水量超过蒸发量,又没有明显地表外泄出口的话,湖水水位应该呈上升状态,农耕区将不会存在,B错;气温低蒸发弱不代表该湖就是淡水湖,因为湖水中的盐分累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青藏高原上很多湖泊气温低蒸发弱却成了咸水湖。C错;该湖位于云贵高原,湖水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多冰雪融水汇入不符,D错。故选A。

10.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相关。从图示信息判断,可知I时期湖区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偏低,因此该时期湖泊的水位应该偏高。而气候呈现干或者热的状态时,将会出现降水少、蒸发量大的现象,由此而造成的是湖泊水位下降变浅;如果气候呈现冷湿的特征时,蒸发弱、降水多,此时湖泊的水位才能保持较高。故选项中气候有干及热内容的均不会形成图中时期湖泊的特征,故ABD错,C正确。故选C。

11.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时间段从1986年左右开始,当前的全球气候特征是气候变暖,并没有呈现出气温显著下降的特征,A不符;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如果Ⅲ时期降水丰富,那么湖泊水位应升高,此时磷酸盐含量应较低,但设问中却是'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呈波动上升趋势”,所以可以推测出,此时应该是虽然降水量大,但用水量可能更大,导致湖泊水位较低,再加上该湖周边为重要农业区,所以最有可能是农业引湖灌溉,使湖泊水位下降,B符合;如果径流汇入增多,将会导致湖泊水位升高,这样湖水中的碳酸盐含量应下降,C不符;结合周边是重要农耕区的信息,可推测受湖泊周边人类农耕活动的影响,水士流失应有所增加,入湖泥沙应呈增加趋势,D不符。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近期,反映闽宁扶贫协作的电视剧《山海情》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对口扶贫协作,西海固地区4.4万的贫困人口搬迁至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的闽宁镇。经过20多年的发展,闽宁镇已经从飞沙走石的“干沙滩”成为寸土寸金的“金沙滩”。西海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域内清水河干支流大部分流经含盐量高的第三系红层、石膏地层。下图中左图为宁夏区域示意图,右图为西海固地区自然环境示意图。

材料二 闽宁镇地处宁夏优质酿酒葡萄核心区,宁夏提出在贺兰山东麓地区打造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每年秋末冬初当地农民挖掘40cm深的沟,将葡萄藤下架并被埋土覆盖。

(1)阐述西海固地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闽宁镇发展经济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3)分析当地秋末冬初对葡萄藤深沟覆土掩埋的原因。(4分)

(4)说明宁夏打造葡萄文化长廊的主要社会经济意义。(6分)

(1)

【答案】:地处黄土高原,山大沟深,地形崎岖;年均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主要河流流经地层的含盐量高,河水盐碱度高,不适宜饮用和灌溉;地形闭塞,交通不便。(每点2分,共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2)

【答案】:距首府银川近,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贺兰山东麓,贺兰山阻挡冬季风,减弱冬季风的影响;地处宁夏平原,地势平坦;临近黄河灌渠,水源充足利于生产生活;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每点2分,共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3)

【答案】:纬度较高,近冬季风源地,冬季寒冷;深沟覆埋可减少大风和暴雪对葡萄植株的直接伤害;地下土壤湿度较大温度较高,保温保湿效果好,利于葡萄植株越冬。(每点2分,共4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

(4)

【答案】:葡萄长廊可以彰显地域特色,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土地、气候资源,增加农业产出和收益;发展葡萄加工业,可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每点2分,共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秘鲁东南的圣母河流域森林茂密,雨量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6~8月为旱季,12月~次年3月为雨量特别大的雨季。该河流因盛产沙金而远近闻名,考察发现其金粒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自上个世纪50年代发现沙金后,大量淘金者的迁入使圣母河沙金长期处于无序开采状态,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下图示意圣母河中上游河段。

(1)分析图示南部地区含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地质原因。(6分)

(2)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圣母河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6分)

(3)推测众多淘金者在圣母河淘金的季节及原因。(6分)

(4)说明圣母河流域大规模无序开采沙金对河流水文生态的影响。(6分)

(1)

【答案】:地处板块交界地区,地壳活动活跃,多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内力挤压作用使岩石(层)易发生断裂;南部山地地区降水较多,岩石裂隙易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众多峡谷和裂隙,含有金矿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不断出露。(6分)

(2)

【答案】:南部地区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圣母河;圣母河上游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沙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6分)

(3)

【答案】:冬季(或旱季)。(2分)该区域虽降水丰沛,但季节变化显著,每年6~8月为当地的旱季,含有沙金的沙滩出露较多;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河流水位低,流速慢,开采沙金安全性高。(4分)

(4)

【答案】:改变河道;使河流含沙量增加(或水流变得紊乱);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6分)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数字化,让文物遗产重生——石窟壁画的永久性保存与保护是国际考古与科研方面的一大难题:为此,敦煌研究院从1993年就开始了“数字化保护”方面的探索,敦煌30个洞窟中,10个朝代4430平方米的壁画,都展示在“数字敦煌”的项目中。如今,敦煌文物的数据与过去的文献资料一同汇总成数字化资源库,在互联网上向全世界共享。

(1)简述“文物遗产数字化”对敦煌莫高窟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有利影响。(10分)

【答案】:有利于文物的永久“保存”,使文物免遭自然灾害的影响与破坏;能够避免自然风化、人为破坏;“文物遗产数字化”可疏散或减少高峰期游客数量;缩短市场距离,打破时空限制,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能让更多的原来限制开放的资源展现在广大游客面前,也是敦煌莫高窟走向世界的良好途径。(10分)

44.(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药物饲料添加剂是为预防、治疗动物疾病而掺入载体或者稀释剂的兽药的预混合物质。在高牧业生产中,药物饲料添加剂在防治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所带来的不良作用也不可忽视。

(1)指出药物饲料添加剂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10分)

【答案】:不利影响: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残留于土壤环境中;对地下水构成污染威胁;影响水体微生物组成和活性。(4分);措施:少用、合理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加大打击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开发绿色可替代产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坚强科学安全使用添加剂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每点2分,共6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