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又简单到不可思议的斯坦福抗疲劳法,错过你绝对会后悔

朋友:“真的是老了,不服不行。像我前几年什么时候说过累呢,现在时不时的就感觉很累。”

我笑着调侃她,“你还不到三十岁呢,怎么好意思说老呢?”

我和朋友有好久没见了,想着趁放假好好地聚聚,玩个昏天黑地,朋友只喊吃不消。她前几天和家人去爬了一次山,休息了两三天还感觉很累。

不止是她,我也会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累,经常有人抱怨:

“睡得再久,起床后还是觉得身体发沉。”

“最近很累,一直缓不过来。”

“工作量和以前一样的,但感觉好像比原来更容易疲劳。”

每天有与各种疲劳困扰有关的烦恼困扰着我们,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疲劳只会越来越严重,甚至诱发疾病。

我有时候在想要是能有让人不疲劳或者消除疲劳的办法该有多好啊。你们期不期待这种办法?

我非常有幸让我遇到了《斯坦福抗疲劳法》,让我了解到了不疲劳的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

日本作家山田知生的著作《斯坦福抗疲劳法》给我们总结了“预防疲劳”和“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适合所有的人,也非常的简单,我们非常有幸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抗疲劳。

我们要想学会抗疲劳的方法,我们需要

一:认识产生疲劳的原因

我们常说对症下药,我们只有找到了疲劳的原因,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疲劳。

睡眠不足是目前已经得到证实的导致疲劳的原因之一。

我们会好奇睡眠不足和疲劳八竿子打不着,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斯坦福对学生运动员做了相关的实验得出结论睡眠不足和出现脑震荡出现的结果一样,可见睡眠不足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疲劳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肌肉和神经使用过度或状态不佳,导致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在大脑,正常情况下大脑可以自如支配身体的各个部位,大脑就不会疲劳,如果出现某个部位发生了变形支配不灵活了,大脑就会疲劳了。

我们讲了这么多理论的东西,那我们怎么判断什么是疲劳呢?

有四种情况只要有一项符合,就可以断定身体处于疲劳状态。

1:脉搏出现异常。

2:睡眠时间不规律。

3:“腰痛”

4:用“错误的位置”呼吸

我们要想不疲劳就要合理预防和消除疲劳才是最关键的。

二:全球最前沿的IAP呼吸法

IAP是腹腔内压力。IAP呼吸法在吸气和呼气时都会增加腹腔内的压力,是腹腔周围保持稳定,其特点是呼气是腹部附近也会处于比较硬的状态。要求呼气时也要有意识地向腹部外侧施压(保持较高复压),使腹部周围处于平稳的状态。身体和大脑神经之间的协作更为协调,身体承受的额外负荷也会随之减少,也就不会疲劳了。

IAP呼吸法

为了更好的找到腹部鼓起的状态下呼气的感觉,可以坐在椅子上练习。

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1:肌肉不要过度紧张,尽量放松

2:量力而行,如果中途出现身体不舒服,要立即停下来,恢复状态之后在练习。

3:为了达到预防疲劳的效果,建议每天至少做一次。

IAP呼吸法可以改善身体的调控,消除疲劳,伸展收缩肌,重获不疲劳状态。这种呼吸法的练习过程只需一分钟,非常简单,确实预防和消除疲劳最有效的方法。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三:专供疲劳的“终极对症疗法”随时清楚大脑和体内的疲劳物质

那是去年的暑假,我的可比较多,基本上是从早上九点上到晚上九点多,上了几天后就感觉特别,休息的时候在家几乎睡了一天一夜还是感觉很累,我就很纳闷怎么睡了这么长时间还感觉累呢?你们会不会有这种感觉怎么睡也休息不过了?

读了《斯坦福抗疲劳法》我才知道我没有及时消除疲劳,即便是我睡的再久也感觉累。

我们怎么做才能消除疲劳呢?

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方法是动态恢复法。什么是动态恢复法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活动身体中消除疲劳,通过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使中枢神经消除体内不良习,同时从疲劳中恢复过来,轻度的活动身体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将大量氧气输送改大脑和肌肉,防止疲劳物质滞留,不过在进行“动态恢复法”要先进行“运动前重置”,在运动结束后要进行“运动后重置”

四:打造抗疲劳体质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其实吃饭也是很有讲究的。

吃什么?什么时候吃?怎样吃?

维生素和蛋白质必不可少,与豪华和丰盛相比,我们更注重简约和健康。

我们常说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所以三餐中最怕不吃早餐,早餐是当天活动的能量来源,不吃早餐会导致体温不容易升高,人就很不容易进入状态,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并且还要固定的时间段吃。

我们吃饭的时候每顿饭不用吃太饱吃到八分饱就可以,可以少食多餐避免空腹。

五:斯坦福式高强度工作法

我们怎样才白天最大限度地投入工作,但是将损耗能量降到最低呢?

提倡正确姿势“X理论”AB线相交原本会形成一个端正的X型,身体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平衡,就不会导致疲劳了。

其中思维模式也很重要,通过实验表明,两个实力相同的人,如果思维模式不同,那么他们发挥出来的水平也会不同,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提高能力,这种思维方式叫做“成长型思维”。

以上就是预防和消除疲劳的方法,我们每天除了制订当天的目标,也别忘了留出一些恢复的时间,让自己在疲劳程度最小的状态下工作,这样反而会比预期的更快、更好的实现目标。

愿我们30岁就让身体达到30岁的最佳状态,60岁就让身体达到60岁的最佳状态,永葆活力与健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