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使记忆显影的方式

作者:张莉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4日 16版)

.

  【序跋】  

  很喜欢汪曾祺的一篇散文《跑警报》。写的是西南联大的战时生活。那篇文章里说,有同学善于跑警报,只要看到万里无云,不管有无警报,就背了水和吃的,往郊外走。但大部分同学以及住在昆明的人“对跑警报太有经验了,从来不仓皇失措”。跑警报的时候,很多人会带书或论文草稿,也有人会带金子或情人的信。对于青年男女而言,跑警报还是个谈恋爱的机会。但也有不跑警报的。有位女同学,一有警报就洗头,因为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可以敞开用。“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这位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文章最后,汪曾祺提到中国人身上的“不在乎”精神,而这种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曾祺的文字有一种神奇的召唤力,短短4000字,尘封的历史从他笔下跃然而出。他甚至写到了跑警报时小贩卖的麦芽糖和炒松子如何好吃,以及空气中的气味。历久弥新的文字如此珍贵,一代人的战时生活记忆由此留存,又或者说,珍贵的民族记忆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在汪曾祺笔下显影、复活。再过三十年,这些记忆又用影像的方式被重述——电影《无问西东》中西南联大的跑警报片断,就来自这篇散文。

  我由此想到作家们召唤记忆的方式。召唤记忆的方式有许多种,比如衣物、气味、音乐、绘画、影像等等,但散文,恐怕是最具魅力和最让人心驰神往的。白纸黑字,作家神奇地构建起一个空间:在那里,有我们真实经历的过往,那些气息、声响、欢笑以及痛苦。在这部《即使雪落满舱:2020年中国散文20家》里,20位写作者以卓有意味的书写,分享他们在2020年度对生活、对现实、对历史的感知。

  有一种记忆关于此刻,它们是最新鲜的时代记忆。《疫时回乡记》里,邓安庆写下2020年春节从北京回到湖北老家的点滴;袁凌在《北漂记》里平静地写下他的奔波,也写下一个青年的内在成长;《云彩化为乌有》里,沈念记下的是一位平凡老船夫的生活,他的苍老以及无法言说的痛苦;黎戈则记下生活的“平淡之喜”,是越来越清淡的口味,是是枝裕和的电影,是山路上见到的孤独的树。

  写下日常点滴是记忆,重新发现生活也是记忆。鲍尔吉·原野的《塞上曲》写了草原上有趣的事,草原日常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熟悉的陌生”。《行云》是关于坐飞机的经历,那些随时随地的奔跑和匆忙最终在周晓枫笔下沉潜,化为一种对生存境遇的思考。

  有一类散文关于历史,是作家对尘封久远的记忆的重新认知。《黍离》是久远的诗歌文本,在《〈黍离〉——它的作者,这伟大的正典诗人》中,它被李敬泽重新发现:“喝下去的酒、仰天的笑,其实都有一个根,都是因为想不开、放不下,因为失去、痛惜、悔恨和悲怆,这文明的、历史的、人世的悲情在汉语中追根溯源,发端于一个词:'黍离麦秀’。”《遣悲怀》是李修文的“诗来见我”,这篇文字使我们重新理解悼亡诗。悼亡诗哪里只是诗呢,它是故人,它是情分,是人痛苦时的“大雄宝殿”。古代诗文是对记忆的一次打捞、一次淘洗,是从民族记忆的宝库中重新探询并解释物之为物、诗之为诗、人之为人、情之为情的秘密。

  有一种记忆,关于个人往事。梁鸿鹰的《午后的故事》和王尧的《琴声如诉》写的是岁月深处难以忘记的故事,读来唏嘘不已。还有一种记忆浸润着切肤的痛苦,让人无法直面。刘大先的《故乡与异邦》写到父亲临终的场景,深切的痛苦埋在深处。塞壬的《即使雪落满舱》写的也是父亲,父亲曾经入狱,父亲曾经背叛母亲,父亲曾让整个家庭蒙羞。写塞壬与记忆的牵绊,写她之于记忆的和解、生命的领悟。即使记忆里落满了灰尘,即使生命中曾经落满积雪,终有一天我们也要仰起头,试着去看天边的明月。

  记忆是挂牵。记忆是纠缠。记忆是辗转反侧。记忆是念念在兹。有许多种方式让我们把记忆珍藏,有许多种方式将我们的记忆唤醒,也有许多种方式将我们的记忆调亮。如何最大可能地运用一切方式,将我们生命中念念难忘的部分显影?某种意义上,写作就是与人类的失忆搏斗,写作就是写作者的一次次“刻舟求剑”。岁月已逝,而作家依靠写作实现“梦想”——让时间静止,使记忆显影,呈现我们生命中那些弥足珍贵的瞬间,一如汪曾祺写下《跑警报》。

  (本文为《即使雪落满舱:2020年中国散文20家》序言)

  (作者:张莉)

.

(0)

相关推荐

  • 【博采众长】有趣的人,赢在观察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博采众长] 有趣的人,赢在观察 作者:甘蓝蓝     人们常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何为"有趣"?" ...

  • 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

    凭窗而看,河里船行,岸上人走,一切在逐渐深浓起来的烟雾中活动,脉脉含情,极其新鲜:又似曾相似,十分亲切.水草气味,淤泥气味,烧饭的豆秸烟微带忧郁的焦香,窗下几束新竹,给人一种雨意,人"远&q ...

  • 汪曾祺:记着生活的美

    汪曾祺先生的书很受欢迎.读着他的文章,脑海里自然而然会跳出这四个字"生活的美"."美的生活". 年前因磕掉一颗门牙,到口腔医院去补,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补好.想想 ...

  • 《汪曾祺散文》的读书笔记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汪曾祺散文>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 ...

  • 新中国文化记忆:汪曾祺

    新中国文化记忆:汪曾祺

  • 《九零后》,这部电影才像《觉醒年代》的续集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到几个月,整个华北全面沦陷.山河破碎之际,清华.北大.南开这几所中国最优秀的大学,决定南迁. 最终在1938年,在中国西南边城昆明,诞生了一所特殊的大学,由国 ...

  • 行行出状元,何必要上学?

    最近总被烦人的小芯问及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要上学?或者直接向我宣示:我不想上学!现在的孩子,真是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都放假173天了(截止至2020年7月3日),天天在家吃饭睡觉打游戏,无聊得时候坐着 ...

  • 散文:把记忆的暖,洇染成缱绻的画卷珍藏

    作者:子墨 打开记忆,深刻的,记忆犹新的都是一束微茫,触摸之时,有些苍凉. 偶而会想起,偶尔会忘记,回味之间又会触及心里的柔软,滚烫的心,会趋于平静,如水的心情,是一叶孤舟在心湖荡漾. 时光搁浅在记忆 ...

  • [散文随笔]我记忆中童年往事...

    我的童年生活 那河,不再是记忆中的波澜壮阔:那树,不再是我眼中的茂盛耸立.我那美丽的童年,一去不复返-- 岁月的积累,沉淀了许多尘埃,但它们拥有最美丽的色彩,有酝酿许久的甘甜.没人知道,那到底是不是童 ...

  • 【散文】乡村记忆(作者:天一点点蓝&朗诵:如风)

    乡村记忆 作者:天一点点蓝  朗诵:如风 时光如白驹过隙,再过几日,就是中秋节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挥汗锄禾的身影,不禁勾起了童年乡村记忆. 我的故乡在农村,童年是在乡村度过 ...

  • 散文精选:记忆的深度(原创)

                                                                                                    文/青冥 ...

  •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都说,时间是可以改变一切的.真的是这样吗?记忆的年轮一圈一圈,很深很深,让我似乎无法穿透外在的一切,去找寻曾经的过往. 记忆是很奇妙的,一旦当你回到过去,会恍然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曾离去,一切都不曾改变 ...

  • 赫崇明||【散文】珍藏记忆 ——写在《红果园日记》再版时

          珍 藏 记 忆     --写在<红果园日记>再版时                       文/赫崇明   2004年4月,经在北京和河北工作的几位同学提议,北方交通大学 ...

  • 散文《有些记忆只是太刻骨铭心》作者/雪莲花开

    荐赏 雪莲花开佳作 作者简介 雪莲花开,湖南人,<诗韵墨语>签约作家,爱好文学.在文学道路上勤耕不辍. 有些记忆只是太刻骨铭心 文/雪莲花开         我这一辈子永远记得,自从他死后 ...

  • 【方志四川•散文】吴刚 ‖ 记忆中的故乡

    记忆中的故乡 吴 刚 随着岁月增长,故乡的记忆越发清晰,每当一个人独处时.三两朋友月下畅饮时,故乡的山.故乡的树.故乡低矮的土瓦房......一帧帧.一幅幅,总会莫名浮现在眼前,渐渐地,泪水噙满眼眶, ...

  • 50年前你家的院子也是这样吗?——有声版散文《老宅记忆》

    序 时过境迁,岁月沧桑.如今的店街冷落萧条,满目败落,要说不堪入目似不为过.眼下,许多乡邻已住进了楼房,街上凄清冷落,冬季更甚.或许不用多久店街"老宅"这个乡愁的载体就会被岁月湮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