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覆命。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告诉我们:要想掌握“道”的规律,关键在于领悟

    在<道德经>的开头,老子破天荒地提出"道"这个概念后,并把"道"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 提起"道",我们不禁会在头脑中想 ...

  • 路易坪丨悟读“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

    悟读"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 作者:路易坪 在世界历史上,曾经产生了两个对宇宙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源泉.一个是古印度的佛教文化,一个是产生于中国的远古文化.这两种文化的传播方式不一样,但 ...

  • 丘处机的《先天吟》,阐明了老子的道是先天的,并非自然规律

    长春真人丘处机这个名号,相信大多数网友是不会陌生的,在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就把丘处机描写成一个"豪迈侠义,武功高强"的正面人物. 历 ...

  • “天人合一”是什么?到底有多神奇?

    如果有人问,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级的智慧是什么,我的答案一定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这个词听起来的很玄妙,但说到底,道理都是很浅显的. 古老的华夏族人在 ...

  • 《道德经》的道,是不是自然规律?道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又是什么

    老子<道德经>的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是古往今来的文人学者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也是众多的学道之士,最想弄清楚的一个问题. 现在网络上,关于道到底是什么的争论,几乎就没有消停过,网友们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解析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解析

  • 道德经三十六章——将欲歙之

    这一章,以为是极为精彩,极为实用的,也是 老子 辩证 逻辑下 的 另外一番大道理. 先贴下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老子在这一章节 ,继续用辩证现象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这种辨证在当下的中国依然适用,国人受儒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哪怕有的人没有察觉到. 先贴下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 ...

  • 道德经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

    我们在用数据的时候,你会发现,当你恒定一个结论时,你就能得到相应的能够佐证这个结论的数据,哪怕是同样的数据,最后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老子在这一章节里,是用现象去阐述一个道理--柔弱胜强. 先贴下原文: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二十六章 寻根章 第一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

    道德经第十六章,老子继续讲道,只是在讲道之前,引述其他内容,表达道的价值. 先贴下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 ...

  • 道德经 第二十六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Gravity is the root of the lightness,stillness,the ruler of movement.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the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终日行不离辎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⑥,而以身轻天下⑦?轻则失根⑧,躁则失君.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 ...

  •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