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到底讲什么?这十四个态度说全了!
相关推荐
-
三畏不离须臾也——《论语》悟读【418】
常存敬畏之心,恒思宽仁之念. <论语>第十六篇第八章: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德高望重的王公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轻慢)大人,侮 ...
-
解析:孝、悌、节、恕、勇、让
孝 儒家的伦理范畴.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儒家认为孝是各种道德中最根本的.孝是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在家庭关系中的表现,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孝"一直视为最高的美德,束缚了人们的思 ...
-
【诵读经典】《论语-宪问篇第十四》拼音诵读版,快快收藏了~
<宪(Xiàn)问(wèn)篇(piān)第(dì)十(shí)四(sì> [14.1] 宪(Xiàn)问(wèn)耻(chǐ),子(zǐ)曰(yuē):"邦(bānɡ)有(yǒ ...
-
日常练字 | 小楷 论语·里仁(二十四)
论语·里仁(二十四):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名家说名作|谁似先生高举,一行白鹭青天——《唐宋词十七讲》三十四年
2020年9月-12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承办.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合作开展了10场中学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之名家网络荐读 ...
-
筱读论语译论 | 宪问十四·古之学者为己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竹注] 一.为己:为了自己内心的兴趣而学习. 二.为人:为了外在的人事而学习. [筱译] 孔子说:"以前的人是为了修身 ...
-
初中数学精讲(第十四期)二次根式通关令
各位同学.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学习数学知识,更多的是要在解题中应用,学习过程就是吸收知识,消化知识,知识输出的过程(我觉得就是做题,讲题.出题):今天我们 一起来解决根式难题,获取根式通关令 ...
-
筱读论语译论 | 宪问十四·君子道者三
[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竹注] 一.君子:士大夫心中理想的人格形象. 二.道者三:君 ...
-
日常练字 | 小楷 论语·八佾(二十四)
论语·八佾(二十四):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
康熙遗诏,到底是“传位十四子”胤禵,还是“传位于四子”胤禛?
康熙晚年的夺嫡大戏十分精彩,为了储君之位,爱新觉罗这一家子都不讲究什么亲情了. 哪怕最后的胜利者四阿哥胤禛,奉康熙遗诏即皇帝位,都不算是尘埃落定.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等人不服,还想争上一争,灵前就质 ...
-
梁漱溟:《论语》的十四个态度
梁漱溟,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他把<论语>总结为十四个态度. 一."仁" 仁是人原本的心,以敏锐直觉流露于外.仁者的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