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天气马上会变凉吗?

每年8月8日前后进入立秋,这是隶属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古人概括的立秋物候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气有节,风有度,从小暑的"温风至",到立秋的"凉风至",季风气候中的人们首先从风中阅读时令。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天凉好个秋

当高温不再炙烤,当蝉儿不再鸣叫,妩媚的盛夏便渐行渐远。紧随其后,秋色在天地万物之间一点一滴地开始弥漫,秋意也一天天地浓郁起来。

进入秋天,大自然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在这种魔力的作用下,山川、河流、森林全都变换了一种气场,一种清爽、冷峻、素淡的气场。

秋天的雨,温柔、缠绵,散发出清新的气息,雨丝飘落,地表有一层微凉在缓缓地升腾。秋天的风,拂在脸上,吹在身上,有一种别样的舒爽,一切困顿、烦忧、惆怅都随之而去。

说到秋天,许多人联想到的往往是萧瑟和凄清,古往今来,秋天令多少离人游子销魂断肠。又有多少文人骚客在作品中咏叹过秋的悲切。 

其实,秋天比春天更纯真,比夏天更热烈,比冬天更深沉。古诗词中,描摹秋色的名句不胜枚举。“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秋天的澄澈;“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是秋天的绚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秋天的淡雅。和春天的万紫千红相比,秋天的这种浓淡相宜,让人释怀,让人坦然,让人心无旁骛。

秋色如禅,空明、静谧、庄严、纤尘不染,少了春花的招摇,拭去夏云的浮躁,只有枝头累累的果实,昭示着成熟生命的深沉与严肃,赋予人智慧和达观的人生态度。

我深爱秋天。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在很多人眼里,立秋有点像是一张“空头支票”,名字挺凉快,但天气依然很热。古代的所谓“秋”与现代用气温衡量的“秋”有些不一样,它只要暑热盛极而衰,平均气温开始下降,就算是秋天来临的标志。对于大多数地方而言,“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所以人们把立秋后的炎热称为“秋老虎”。

“立秋”后天气马上就会转凉吗?

立秋·诗词

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二绝之一

[宋]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立秋日闻蝉

[宋]杨万里

老火薰人欲破头,唤秋不到得人愁。

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自 驾 信 息~~

1.郑州、开封、洛阳、商丘、西安、三门峡方向:连霍高速——新安站——S246省道——黛眉山

2.济源、晋城、太原、南阳方向:二广转连霍——新安站——S246省道——黛眉山

3.新乡、焦作方向:长济转二广——连霍高速——新安站——S246省道——黛眉山

4.许昌方向:永登转郑少高速——宁洛转连霍——新安站——S246省道——黛眉山

5.周口、漯河、平顶山方向:宁洛转连霍——新安站——S246省道——黛眉山

6.运城、临汾方向:侯平转连霍——新安站——S246省道——黛眉山

关注黛眉山景区,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