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Me周刊】化繁为简:通过代谢分工促进底物消耗

作者:任鹏,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根际资源与微生物互作。

周刊主要展示LorMe团队成员优秀周报,每周定期为您奉上学术盛宴!本期周刊介绍何为酶竞争以及如何通过消除酶竞争来提高底物反应速率。原文来自于2016年发表在ISME Journal上的文章《Segregating metabolic processes into different microbialcells accelerates the consumption of inhibitory substrates》

从底物到终产物之间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期间需要经过多次且由不同酶负责的酶促反应。作者假设:底物的交互喂养作用可以消除不同酶之间的竞争作用,进而减少中间代谢产物的累积,并因此促进底物消耗和终产物输出。文中以负责不同硝酸盐还原阶段的假单胞菌的突变体为研究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将不同的代谢过程分配给不同的微生物消除了酶之间的竞争作用进而减少了中间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的累积并促进底物消耗。此外,作者还指出,上述结果的出现必须建立在中间代谢产物亚硝酸盐具有生长抑制效应的基础上。该文章阐述了微生物代谢分工的重要性,对如何构建合成菌群进而优化生物转化过程提供了一些见解。

背景以及实验设计
硝酸盐的还原是氮循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其中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是该过程中关键的两种酶,且以往的研究发现,硝酸还原酶争夺电子的能力强于亚硝酸还原酶。因此,当这两种酶(ES和EI)同时存在于同一细胞中时,硝酸盐还原酶对电子更强的竞争能力会造成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降低进而导致亚硝酸盐的累积(图1a、b)。因此,作者假设,如果将这两个阶段的代谢过程分配至不同的细胞内以消除两种酶之间对电子的竞争,可以减少中间代谢产物的累积并促进底物消耗(图1c、d)。
图1 代谢途径划分和非划分的结果假设

(a) 由一个细胞完成整个代谢过程;(b) 由两个不同的细胞完成整个代谢过程

S:底物;ES:催化S的酶;I;中间产物;EI;催化I的酶;P;终产物

为此,作者选用了一株野生型假单胞菌和两株假单胞菌突变体(Pseudomonas stutzeri,图2):野生型菌株A1601(具有完整的硝酸盐还原能力)、突变体菌株A1602(仅能进行硝酸盐还原的第二阶段)和突变体菌株A1603(仅能进行硝酸盐还原的第一阶段),并进行了菌株A1601单培养以及菌株A1602和菌株A1603共培养的实验。由于A1602和A1603负责硝酸盐还原的不同阶段,因此这两者的共培养可以表征消除酶竞争后的结果。

图2 野生型和突变体菌株
结   果
1.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竞争导致中间产物的累积

作者首先进行了野生型菌株单培养和突变体菌株共培养实验。结果发现,随着硝酸盐的消耗,单培养体系中的亚硝酸盐出现累积,而共培养体系条件下无此现象(图3a)。这说明将不同代谢途径分配至不同的微生物可以大大提高中间代谢产物的反应速率。但此时仍不能将此结果归因于硝酸盐还原酶与亚硝酸盐还原酶之间的竞争作用。作者认为,如果是硝酸盐的还原速率大于亚硝酸盐,同样会出现类似的结果。对此,作者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了预测。

图3b和图3c分别表示只存在酶竞争和只存在酶促反应速率差异时的结果。模型预测显示,当只存在酶竞争作用时,其结果与图3a相似,这说明酶竞争作用可能是导致中间代谢产物累积的原因之一;而当只存在酶促反应速率差而无酶竞争作用时,无论是单培养模式还是共培养模式,均出现了中间代谢产物的累积。再结合图3a和图3b的结果可以得知:亚硝酸根的累积是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之间的竞争单方面所导致的,同时,也侧面说明将不同的代谢途径分配到不同的细胞中可以消除这种竞争作用进而提高反应速率。

图3 不同模式下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变化

CC:单培养;CF共培养

2.中间代谢产物的抑制效应源于其pH依赖性
一般情况下,中间代谢产物的累积可能会对微生物自身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文中,作者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亚硝酸盐的累积是否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者以野生型菌株A1601为研究对象,同时设置pH6.5和pH7.5两个pH梯度,并以额外添加亚硝酸盐和不添加亚硝酸分别表示中间代谢产物的累积和非累积条件。结果显示,当pH为7.5时,无论中间代谢产物累积与否,细胞的生长均未受到抑制(图4a);当pH为6.5时,额外添加的亚硝酸盐抑制了细胞的生长(图4b)。此外,作者还指出,在pH6.5同时亚硝酸盐累积的情况下,细胞的最大生长速率最低(图4c)。

以上结果说明,中间代谢产物的累积未必会抑制细胞本身的生长,pH是其发挥抑制作用的关键。

图4 不同pH条件下中间代谢产物累积的抑制效应

3.中间产物的抑制效应促进底物消耗

pH6.5条件下,亚硝酸盐的累积表现出抑制效应,此抑制效应是否会促进底物硝酸盐的消耗呢?为了探究该问题,作者以硝酸盐为底物进行了野生型单培养和突变体共培养的实验,并以各体系中细胞数量达到稳定阶段所需时间的比值来反映不同模式下的底物消耗速率是否具有差异(tstat,CF/tstat,CC)。结果显示,当pH为6.5时,共培养模式下的底物消耗速率显著提高(图5),而此条件下亚硝酸盐的累积具有抑制效应。所以,作者得出结论:只有当中间代谢产物累积具有生长抑制效应时才会促进底物的消耗。

图5 不同pH条件下的底物消耗速率

总结与反思

微生物对底物的消耗速率是衡量微生物相关功能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作者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了同一个细胞内不同酶之间的竞争会影响底物的消耗,若将一个完整的代谢过程进行合理分配并构建具有不同代谢分支的突变体,便可以消除酶竞争进而提高底物的反应速率。

但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该研究时,可以发现不同代谢途径的分配实际上是不同微生物之间的分工合作,而不同突变体之间的共培养则可认为是合成菌群的构建。单菌的代谢负担来自哪里?结果已经显而易见了;而为何要进行代谢分工以及合成菌群的构建?答案也不言而喻。

论文信息

原名:Segregating metabolicprocesses into different microbial cells accelerates the consumption of inhibitorysubstrates

译名:微生物的代谢分工可以促进抑制型底物的消耗

期刊:ISME Journal

IF(2019):9.180

发表时间:2016.1

通讯作者:David R Johnson

通讯作者单位:瑞士联邦研究院环境微生物学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