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人力量去对抗组织力量,是很愚蠢的行为。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宣皇帝 地节三年 前67年
夏,四月,戊申,立子奭为皇太子,以丙吉为太傅,太中大夫疏广为少傅。封太子外祖父许广汉为平恩侯。又封霍光兄孙中郎将云为冠阳侯。
霍显闻立太子,怒恚不食,欧血,曰:“此乃民间时子,安得立!即后有子,反为王邪!”复教皇后令毒太子。皇后数召太子赐食,保、阿辄先尝之,后挟毒不得行。
【译文】这年夏天的农历四月二十二,皇帝立儿子刘奭(许平君子)为太子,任命丙吉(救命恩人)为太傅,太中大夫(言官)疏广为少傅。又封太子的外公许广汉为平恩侯。霍光的侄孙中郎将霍云为冠阳侯(霍去病继孙,取冠军候之意,食邑南阳郡,故封冠阳侯)。
霍显(霍光妻)听说刘奭被立为太子,气得吃不下饭,口吐鲜血(心理素质真差),说:“这是皇上在民间时生的儿子(刘询与许平君结发于民间),怎么能立为太子!难道将来皇后的儿子,只能做诸侯王吗!”
于是霍显又指使皇后霍成君毒死太子。皇后多次召太子赐食,但保姆和奶妈总是先行尝过,使得皇后攥着毒药,无处下手。
【解析】一、背景
霍光死于地节二年,霍光生前,刘询是一直没有立太子的,但和皇后霍成君也没有子嗣。虽然刘询想立刘奭,但是不敢,所以拖着,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
现在霍光死了,见霍家后人无能,刘询不再回避。立刘奭为太子,意味着着皇帝已经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标志着刘询已经有了扳倒霍家的勇气和自信。
之所以不立刻出手扳倒霍家,不是因为不想,而是想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
一方面是大将军新死,不想立刻清算霍家,戴上忍你很久了的阴谋家帽子,其他大臣会害怕;二是此时霍家虽然骄纵,但还没有足够的罪名去下重手制裁,师出无名则诛心乱法。
法贵后发制人,所以刘询要一步步的逼霍家造反,然后再绳之以法,明正典刑。
二、绝命毒师
这个霍显,别的本事没有,就知道放毒。本始三年,前71年毒杀皇后,四年后又想毒杀太子。
毒杀皇后时,刘询势单力孤没有胜算,不想扩大化,于是隐忍不发,装作不知道,暗暗发育。现在发育起来了,又岂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以汉宣的旷达,公仇不挟私恨,霍家族诛,霍光依然能稳居麒麟阁第一功臣。相比于万历对张居正,刘询对霍光的待遇可以说是好多了。
如果没有霍显干的这些破事,霍家未必不能软着陆。杀妻之恨,是个人就忍不了,手握权力,杀心自起,更何况执掌天下的帝王。霍显的阴毒,硬是把政治斗争歪曲成了私人恩怨,最终将霍家带入了绝境。三、霍显失败在哪里?
1.坏而不透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霍显的问题在于很坏,却又没坏透,心存侥幸心理。既毒杀了皇后,却又寄希望于把这件事隐瞒起来,没有人知道。
这种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应该做绝。没有中间地带可以妥协,早在毒杀皇后的时候,就应该斩草除根,连带着皇帝一起废杀。
2.眼光短浅
等到了皇帝发育起来了,敢于立太子了,又指使自己的女儿去毒杀太子,这件事做得很愚蠢。
因为就算你毒杀了太子,也影响不了形势,皇帝的势力依然还在,还可以另立太子,怎么也不会立霍家后代为太子。
这是属于霍显没有感受到皇帝对霍家的敌意,认为位置空出来了,自己就有机会,其实有个屁机会。皇帝最关心的不是立谁为太子,最关心的是,不立霍氏太子。
3.格局太低
皇帝为什么敢于和霍家叫板?其实就是认为自己的力量已经盖过霍家了。
只有组织才能对抗组织,而霍显却错误的以一家之力去对抗组织,杀了太子又怎么样?皇帝还可以再立。暗杀了皇帝又怎样?背后的基本盘还可以在推举出来一个皇帝。
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去夺回基本盘,在政治上去争取更多支持者,而不是去毒杀太子。毒杀太子没有用,这种暗杀行为,根本达不到目的。
暗杀只会激怒敌人,让报复来的更猛烈一些;暗杀只会暴露出自己的丑陋面目,让旁观者害怕,支持者心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