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的技击局限

意拳的技击局限_生死由是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da9ba0102zgq5.html
当年,北京意拳队,与北京散打队比赛,意拳全部失败无一漏网。
而且,据传,意拳一位宗师不服了(后人有说名字里有一个杰字,有的说是姓姚的。我后来考证,是姓姚)。
这位意拳宗师姚先生,去与一位散打教练梅先生打。一个照面,梅就把姚打趴下了。
后来,姚派意拳,特别重视拳击、打沙袋。
这不是姚的耻辱,而正是姚的见贤思齐的优点。
梅,是摔跤出身,也练过八卦、拳击。后来,研究散打。
他的实战功夫,来自对抗训练。所以,他的距离感好,经验也好。
这也不能说姚的功夫不好,只能说,对抗训练不足,导致了经验不足。
当年的陈吴太极白鹤大战,很明显,是两人的对抗训练都不足。
林先生说,意拳站桩,出内功。但是,如果达不到极高的程度,那个内功,在与专业拳击、散打对抗时,也不行。
林说,必须达到头顶上什么什么,才能有把握把一流拳击、散打,打败;而意拳圈子里,达到这种头顶如何如何水平的,不足2、3人。
上为叙述。下为思考:
内功,达到很好程度,体力会增长,神经反应……都比一般人强很多。少数人也会成为当地的武林高手。
但是,如果没达到“一灵在顶”,那么,内功技击的水平,仍然是普通水平。无法对抗专业的拳击、散打选手的。
一灵在顶,属于极少数人练成的。
方法并不难。
但是,需要一点天赋,更需要很大的工夫。
那个工夫,不在套路。而是两条线,两线走通一条,就成了。
这属于极其私密的东西了,相当于国师级别、国宝级别的内容。
只能在这里透露一二罢了。
谁都别问,问了也没用,因为大家的基本功不够。
那个东西出来了,有一个比喻:比如,着火了,平时病怏怏的老太太只能拎2斤东西,可是此时,抱上30斤的孙子飞奔下楼,到安全地带才发现,刚才怎么回事儿呢。
这个,就是一灵提起。 
这个东西特殊,古代往往神化这个东西。其实,与中枢神经的反应有关系(当然还有别的奥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