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物语 | 皖北村庄的别样面食:穿大褂子馍

(0)

相关推荐

  • 推荐平遥古城里最好吃的特色小吃

    平遥古城大大小小的饭店,几乎都贴着"平遥小吃108种"这样的广告.至于到底有没有这么多,也没人深究,但说实话平遥小吃确实还真不少!不妨亲自走访探探.其实看了这个标题,我还是想说平遥 ...

  • 我的世界.玩游戏

    大家好,我叫我的世界,呸!我叫.........呵呵,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叫什么,哈哈,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撸树,我依靠自己的双手,终于......把自己的手给磨破了,我现在特别生气,我要,我 ...

  • 女性的庄稼(散文)

    文/左中美 庄稼是女性的. 我首先想起的,是荞. 曾经,荞是一种苦难的食物.记忆深处,家里总是吃包谷面疙瘩饭,米饭是只有过年过节才有的,甚至就连过年过节,米饭也只是锣锅底上薄薄的一层,上面仍是包谷面疙 ...

  • 平遥人最爱吃的小吃,我最爱第一个,您呢?

    在平遥古城有一样美食,也是必须吃的,那就是碗脱子.平遥的碗脱由清光绪年间城南堡厨师董宣首创,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途经平遥时,品尝这种食品后,赞不绝口. ...

  • 村庄物语 | 皖北红芋月令:农历每个月的红芋,都是别样的存在

    全文2300字,阅读约需18分钟. 秋天到了.起红芋的时候也到了.这一篇<红芋月令>,送给您. 正月. 红芋,这个有着地瓜.红薯等别称的家伙们,正躺在一个特别的地下空间--红芋窖子里面睡& ...

  • 村庄物语 | 皖北人的茶饭,遗落在了渐行渐远的时光里

    全文14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茶饭 传统上,皖北乡人说的"茶",其实就是凉水变热水的一碗白开水.邻里串门子,主人家"让"着客人喝茶,给人倒茶,那茶,也都是白 ...

  • 村庄物语︱打开村庄的正确方式:在泥土路上行走

    于我而言,回家,就是回到那个叫池家岗的村庄北头,那几间瓦房里去.我从县城坐车公交车,11路.向东南方.到一个东十八里铺的集头上.下车,再顺着颍王公路朝前走,步行的11路.在邵圩子下路,朝东北,也不过里 ...

  • 村庄物语|村庄的温度还在,温情依然

    天晴了.墒土了.俺妈琢磨着要分葱.前阵子连阴雨,那葱受了涝,一棵一棵焉巴巴的,无精打采.老人家说,再不分,怕是一棵都留不住了. 老家人的菜园子,总是有几棵葱的.当作料,用起来方便.但种葱,一年里头必须 ...

  • 村庄物语|听皖北村人说“努”,能听得出言外之意吗?

    在皖北村庄采风,时常能听得到"努"音.异乡人听起来,不明所以,也不明就里."努"是个啥意思呢?皖北人怎么就爱把一个"努"字挂在嘴边? 饥努 ...

  • 村庄物语|皖北乡人的“信”,浸着互帮互助的情分

    锅屋的屋顶,年久失修.坍塌是早晚的事.只是,一个人在家的老娘,一日三餐成了难题. 第二天,我买了煤气灶,又打电话让人送了一罐气.手把手教会老娘开关. 老娘问我,塌了的屋顶该怎么打算.我说,眼下高温,等 ...

  • 村庄物语︱楼瓦雪片:皖北村庄人世代的古典念想

    全文约180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瓦的古典 我从县城回家,二十里左右的路程.步行,起码得一个半小时:骑自行车,四五十分钟就够了.离家还有四五里地,有个叫张家瓦房的村落.到了这里,我会浑身觉得轻快. ...

  • 村庄物语︱倭瓜花记

    2018年下半年,因为脱贫攻坚,我被派到到沿淮余庄村,围绕扶贫工作,做些走访摸底的活.这个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了解群众的想法,听听他们的意见.我们一行六人,两人一组,分别负责若干个村民组. 我和金融系统 ...

  • 村庄物语︱2020美学指南

    这是 村庄物语 第309篇原创推送 时间的伟大可能在于,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它行进的步伐.任何力量在它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 2020如期而至. 2020年的第一天,"2020"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