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物语︱楼瓦雪片:皖北村庄人世代的古典念想
相关推荐
-
胡清涛:家和老家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家和老家 作者 | 胡清涛 原创 | 乡土中原(I ...
-
王百顺 || 老桥口的变迁(外一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王百顺,安徽铜陵人,铜化集团退休职工.曾有作品散见一些地方报刊. 老桥口的变迁 铜陵大通镇澜溪街的南端有一座古桥,本地人都叫老桥口.其实古桥和老桥口是两 ...
-
老屋门前留个影
[往期回读] 一把干米饭 无所谓 享受阳光,感知宁静 马儿 当年冬寒天 打碗花,暖暖的回忆 没伞的孩子拼命跑 丁中记忆之马肇础老师 喇叭之死 坎坷一生二叔父 在本号首发的<江都记忆 ...
-
中国式瓦房
瓦房,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因用瓦盖顶而得名. 一砖一瓦总关情,一草一木皆是诗.一片青瓦,一缕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砖瓦之间浓缩着传统建筑的精髓,沉淀着民间记忆的丰厚底蕴,渗透着中国味道. 青瓦铺于房顶,素 ...
-
散文||写对联
写对联 ″布衣得暖皆为福,平房常安总是春".在我的故乡这个小镇上,这副对联已经流行好几百年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大瓦取代麦秸.砖块包着土基,我家的第一座,也是我们镇上最早的"瓦 ...
-
村庄物语︱当“人和”成为一个村庄的名字
皖北的西三十铺镇,西南有个村庄,名"人和".听着这个名字,觉得喜欢,又有一样莫名的奇怪. 一般人的认知中,人和,总是与政通人和相勾连,总是跟天时地利人和相牵连.它是个美好的词.也许 ...
-
村庄物语|听皖北村人说“努”,能听得出言外之意吗?
在皖北村庄采风,时常能听得到"努"音.异乡人听起来,不明所以,也不明就里."努"是个啥意思呢?皖北人怎么就爱把一个"努"字挂在嘴边? 饥努 ...
-
村庄物语|皖北乡人的“信”,浸着互帮互助的情分
锅屋的屋顶,年久失修.坍塌是早晚的事.只是,一个人在家的老娘,一日三餐成了难题. 第二天,我买了煤气灶,又打电话让人送了一罐气.手把手教会老娘开关. 老娘问我,塌了的屋顶该怎么打算.我说,眼下高温,等 ...
-
村庄物语 | 皖北村庄的别样面食:穿大褂子馍
全文约200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穿大褂子馍 给馍穿上大褂子.听起来像个笑话.我说这是真切的事.我不仅见过,而且也吃过穿大褂子的馍.味道呢,挺好吃:至少,比纯粗粮蒸的馍,好吃多了. 蒸馍,还是小麦 ...
-
村庄物语 | 皖北人的茶饭,遗落在了渐行渐远的时光里
全文14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茶饭 传统上,皖北乡人说的"茶",其实就是凉水变热水的一碗白开水.邻里串门子,主人家"让"着客人喝茶,给人倒茶,那茶,也都是白 ...
-
村庄物语 | 皖北红芋月令:农历每个月的红芋,都是别样的存在
全文2300字,阅读约需18分钟. 秋天到了.起红芋的时候也到了.这一篇<红芋月令>,送给您. 正月. 红芋,这个有着地瓜.红薯等别称的家伙们,正躺在一个特别的地下空间--红芋窖子里面睡& ...
-
村庄物语︱倭瓜花记
2018年下半年,因为脱贫攻坚,我被派到到沿淮余庄村,围绕扶贫工作,做些走访摸底的活.这个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了解群众的想法,听听他们的意见.我们一行六人,两人一组,分别负责若干个村民组. 我和金融系统 ...
-
村庄物语︱2020美学指南
这是 村庄物语 第309篇原创推送 时间的伟大可能在于,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它行进的步伐.任何力量在它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 2020如期而至. 2020年的第一天,"2020"这一 ...
-
村庄物语︱矂(sāo)
这是 村庄物语 第295篇原创推送 这个"矂"字,我是借来的. 我用"sao"的拼音,寻字.在某一个拼音输入法的字库里,一个一个地找.我的目光,定格在了&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