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物语 | 皖北红芋月令:农历每个月的红芋,都是别样的存在
相关推荐
-
锄地、掘地――告别曾经的生活轨迹(三)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从李绅这千古佳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锄地从1000多年前的唐朝早已经是重要的耕种工序之一,在此之前还有多少年的历史我们不得而知. 不光我 ...
-
诵读:【诗歌】又见麦黄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又见麦黄 原创/王凌琴 [其一]生产队麦黄 算黃算割 算黄算割.... 清脆的鸟鸣 划破夏曰的凌晨 在淡紫的晨曦里如洗般透亮 一轮红曰 推开平原上层层麦浪 ...
-
「年度散文推荐」席腾华|扬场
作者简介 席腾华,网名:田野文化,1951年生,垣曲作家协会会员,垣曲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一个生长在农村的老农民.喜欢文学,喜欢在文字里 ...
-
华州农村:蚕老一时,麦黄一晌
华州农村:蚕老一时,麦黄一晌 作者丨吉建军 麦梢泛黄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响起了久违的磨镰的刺啦声.人们在街巷里遇到总是能听到这样的对话: "你到哪哒去了?""刚从南安地里回 ...
-
倒粪春耕秧地瓜
接昨天那篇<倒粪春耕种花生>,今天再写一篇<倒粪春耕秧地瓜>,其实还可以写一篇<倒粪春耕种玉米>. 秧地瓜老家话叫"压地瓜",和"压果 ...
-
村庄物语 | 皖北村庄的别样面食:穿大褂子馍
全文约200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穿大褂子馍 给馍穿上大褂子.听起来像个笑话.我说这是真切的事.我不仅见过,而且也吃过穿大褂子的馍.味道呢,挺好吃:至少,比纯粗粮蒸的馍,好吃多了. 蒸馍,还是小麦 ...
-
村庄物语 | 皖北人的茶饭,遗落在了渐行渐远的时光里
全文14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茶饭 传统上,皖北乡人说的"茶",其实就是凉水变热水的一碗白开水.邻里串门子,主人家"让"着客人喝茶,给人倒茶,那茶,也都是白 ...
-
村庄物语︱过大年:乡村拜年,一户都不能少
过大年,就要拜大年.这是春节过年祖辈传下来的定例. 从前的乡村拜年,通常都是大年三十晚上,吃罢年夜饭,孙辈给祖辈拜年.要跪下磕头的.然后是打灯笼,在自己家房前屋后,照一照:在旁边邻居家,走一走.再后, ...
-
村庄物语︱闲物志:红芋剌子
写过<红芋推子>后,冯传礼老师打来电话,叫我写<红芋剌子>.他告诉我说,红芋推子,是农业生产的工具,红芋剌子,则是农家生活的用具.两样都写出来,才算圆圈. 他说,在很多人家,红 ...
-
村庄物语︱闲物志:红芋推子
2018年的秋天.老娘在屋山墙外种的红芋起掉后,打电话给我说,想着推一些红芋干,晒一晒. 那时候,我正在沿淮的余庄蹲点.时不时地,就能接到老娘从老家打来的电话.也不是有事情,很多电话也就是说一说话.天 ...
-
村庄物语|听皖北村人说“努”,能听得出言外之意吗?
在皖北村庄采风,时常能听得到"努"音.异乡人听起来,不明所以,也不明就里."努"是个啥意思呢?皖北人怎么就爱把一个"努"字挂在嘴边? 饥努 ...
-
村庄物语|皖北乡人的“信”,浸着互帮互助的情分
锅屋的屋顶,年久失修.坍塌是早晚的事.只是,一个人在家的老娘,一日三餐成了难题. 第二天,我买了煤气灶,又打电话让人送了一罐气.手把手教会老娘开关. 老娘问我,塌了的屋顶该怎么打算.我说,眼下高温,等 ...
-
村庄物语︱楼瓦雪片:皖北村庄人世代的古典念想
全文约180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瓦的古典 我从县城回家,二十里左右的路程.步行,起码得一个半小时:骑自行车,四五十分钟就够了.离家还有四五里地,有个叫张家瓦房的村落.到了这里,我会浑身觉得轻快. ...
-
村庄物语︱倭瓜花记
2018年下半年,因为脱贫攻坚,我被派到到沿淮余庄村,围绕扶贫工作,做些走访摸底的活.这个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了解群众的想法,听听他们的意见.我们一行六人,两人一组,分别负责若干个村民组. 我和金融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