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名偈妙语、名家禅诗修行诗【汇编一】

(0)

相关推荐

  • 妙峰的成就——憨山大师转【连载(22)】

    (著名的峨眉山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栩钩题名"永明华藏寺".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金殿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工艺精湛 ...

  • 一击忘所知--香严击竹响而明心

    一击忘所知--香严击竹响而明心 香严智闲禅师 香严禅师在百丈时性识聪敏,参禅不得.百丈迁化,遂参沩山. 沩山问:"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对于)生 ...

  • 颛愚观衡禅师 | 紫竹林示众​

    贯之毕居士请,念佛二字,乃十方三世诸佛一切教藏之总相法门也.诸佛诸有法数,皆念佛差别之相耳.盖诸佛出世说法,唯此成佛一事.成佛无别作用,唯只念佛而已.是则念佛成佛四字,极尽十方三世诸佛出世说法之本致. ...

  • 《西游记》悟道诗六首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 (1) 禅者静也,法者度也. 静中之度,非悟不成. 悟者,洗心涤虑,脱俗离尘是也. 夫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 全此三者,幸莫大焉. 至德妙道,渺漠希夷, 六根 ...

  • 众人第二次为大冶目莲寺写联

    大  冶 目  莲  寺 / mulian / 目莲寺原位于大冶县城西五罗湾,距县城约五公里,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时任癸仕郎的罗宏富 提议兴建目莲寺.寺名取自目莲救母的典故,目莲救母典故出自<佛说 ...

  • 紧急扩散!百年古寺成危楼,师父无处安身,发心参与修缮,积功累德佑万代!

    「 与佛同修 yufotongxiu 」 前不久,我们义工南下,有缘遇见一座寺庙,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寺庙是非常宏伟的,不仅有宏伟的外观,甚至佛像里面也是金碧辉煌的.而它却早已残破不堪,痕迹斑驳,整座 ...

  • 西游的成功之路(三十)信心,唐僧的领悟力是在一步一步提高的

    在第二十四讲中,我们已经知道,徒弟们对唐僧的诟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的领悟能力太差,其他的佛经不说了,就是乌巢法师传给他的<心经>,他也就是仅能记住,却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道理,要知道 ...

  • 禅中有境界 诗中有人生

    以退为进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南北朝·契此 生活中,碰到不如意时, 低一低头,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 即使外界认为我们是退步的, 不必动摇,坚持心中的 ...

  • 《夸世代》中名不见经传的她比麦明诗还出彩,全剧仅次于李佳芯!

    写的文章中,常用神剧来形容<夸世代>,因为这部电视剧的元素之多,可以说空前绝后,玄幻职场穿越商战言情惊悚喜剧基本都能搭上边,而且糅合得还不错,所以说很神! 而这部剧中很多角色都蛮出彩,特别 ...

  • 新媒体文学 II 名家:宝籣诗11首 【186 期】

    名  家 宝 籣 宝蘭,女,大别山人,居深圳.工商管理硕士.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参加诗刊社第10届"青春回眸"诗会.第一届"青春回眸"研讨会.当选2018年 ...

  • 新媒体文学 II 名家:李云诗(10首)与评 【231期】

    名家 李云 作者简介 李云,1964年10月出生.安徽省作家协会秘书长,<诗歌月刊>主编,中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33届学员.曾有小说.诗歌.散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

  • 踏雪风雅韵,寻梅清气神:名家梅图、诗欣赏

    古韵国学2020-02-21 12:54:20 明 王谔 踏雪寻梅图轴 雪里觅梅花 南朝梁·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

  • 牧心禅语 | 修行人最普遍的问题是……

    明月牧心 一轮清凉月 39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现在可以看到的大部分修行人的问题,无论表象是什么,根本上,都是见地的缺失. 如果没有对于因果轮回的见地,我们在生活中以无明之心前进,必然只能堕入轮回的陷 ...

  • 【香港国际名联】吴琳玲微诗十首

    微诗十首  1.我为大海呐喊 吴琳玲/江西 放空自己  迎着狂浪追逐 释怀   过滤心境 在一间岛屿   贩卖蓝色孤独 2.花开的时候 吴琳玲/江西 倾尽一生的柔情 赴一场红尘恋 让绚烂   在怀里跳 ...

  • 【颂歌献给党】阜新税务系统百名青年党员同诵一首诗《你的名字》

    04:15 时长 04:15 03:30 / 03:30 你 的 名 字 ◆张国梁 在白色恐怖中找寻你的名字 那是不屈不挠的风骨 在红色记忆中找寻你的名字 那是血雨腥风的奔突 草长莺飞   犹忆你的前 ...

  • 一日禅:修行如是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耀相 修行,也许不能搞定一切事物,但却可以搞定一切事物所附赠的烦恼.修行不是遥不可及的信仰与心灵的慰藉,而是可以落地在生活中的真实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