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传给子孙“治家之道”,后代自然“家有余庆”
相关推荐
-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四章,意思是,修道于身,其德用淳真.修道于家,其德行有余.修道于乡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四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四章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 ...
-
千古一文《道德经》(第四章)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又)弗盈也.潚呵,始万物之宗:挫其兑(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对这一章能按字面意思,清楚条理解释出来的,我反正还没有见过,大多翻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
本章继续表彰道,赞美道,告知统治者以道治理. 先贴下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老子之道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被称为"内圣外王 ...
-
《道德经》老子有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
<道德经>老子有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孟子也有一句话:富贵不能淫. 淫,是迷失和过分的意识,正如朱元璋所说:处富贵者,正当抑奢侈宏俭约,否则便是自取灭亡.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莫为贪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