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父亲的教育经,如何培养儿子写《史记》的
相关推荐
-
不历此劫,何以成书——从孔子到司马迁(下)
这是关于历史题材的第36篇随笔. 1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整理的人生,不值得过." 同样道理,未经整理的文化和历史,难以保存,更难以流传. 孔子把周朝的文献整理为< ...
-
【传统家训】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家训原典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原典释读 "孝",始于诚心敬意奉养父母,继而尽忠职守侍奉君王,最终修身养性立德立言:自己扬名后世 ...
-
孝之大者——立身扬名
孝之大者--立身扬名 让我们回到历史现场: (司马迁发愤著<太史公书>) 公元前110年,距今2127年的一个晚上,在洛阳的一间招待所的房间里,昏暗的油灯下,父亲正卧病在床,奄奄一息,儿子 ...
-
司马迁,他的一生是怎样的?他又是如何创作出《史记》的?
图1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司马迁 <史记> 古往今来,诞生了无数的帝王将相,他们精彩的人生经历流传到今天依旧为人们所熟知,因为有这样一个角色的存在,那就是史官.历 ...
-
为什么说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史学开创出一个全新的时代?
及至西汉,作为史官之后并身为史官的司马迁,继承了通变的史学思想,并将它发扬光大,他以毕生的精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终于"成一家之言&quo ...
-
从《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读《史记》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近日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第三期,用古今对话的戏剧方式为我们演绎呈现了司马迁与<史记> ...
-
谭嗣同被斩,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求情,最后为儿子写下名句
说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它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和改革政治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 ...
-
谭嗣同被 斩,作为封疆大吏的父亲没求情,最后为儿子写下名句
说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它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和改革政治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 ...
-
女儿上清华,儿子上北大,这位农民父亲的教育经值得所有父母学习
今天,分享一个故事: 在一列开往北京方向的火车上,我的邻座是一位两个大学生的父亲,这位父亲骄傲地告诉我,他的女儿三年前上的清华,儿子今年上了北大. 我问这位农民父亲,"您把两个孩子都送进了大 ...
-
11岁男孩3个月花光父亲20多万死亡赔偿金,评论区10000句怒骂:没有惩戒的教育,正在培养无知无畏的孩子
点击关注"青榄家长地带" →点击右上角"..."→点选"设置为星标" 如果一夜间,你发现银行账号上20多万不见了,会怎么办? 要万一,是家里 ...
-
俞敏洪来青分享教育理念:培养孩子这四种能力无比重要!
近日,热播剧<小舍得>引发网友热议,"鸡娃"遍地,教育内卷,普娃该如何突围?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呢?昨晚(5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 ...
-
7岁儿子写诗问父亲要生活费,好友瞟了一眼内容:要把女儿嫁他
刷新翻看我关注搜索出行政策7岁儿子写诗问父亲要生活费,好友瞟了一眼内容:要把女儿嫁他 艾尼网络志杰关注2021-04-15 08:41大图模式光绪十二年(1886年)4月,黄侃出生在了一户官宦家庭,黄 ...
-
父亲开房车带厌学儿子旅行54天,结局出人意料!
前段时间"父亲辞职带14岁厌学儿子游走中国"的视频爆红,或许我们能从这位父亲的做法中,得到启示. 相信孩子,静等花开. 01 视频中的父亲叫徐云锋,是一名摄影师,妻子在商场卖服 ...
-
中等职业教育,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我国对 中等职业教育 地位问题的战略审视始于1985年.面对日益激烈的高考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初级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调整中等教育结 ...
-
父亲爱上何鸿燊大女儿,儿子爱上何鸿燊小女儿,可惜都是有缘无份
说起何鸿燊家族,许多人都津津乐道的就是何鸿燊的17个子女.何鸿燊这17个子女的故事真的非常多,其中不乏商界精英.智商天才等等,可以说个个都充满了看点. 何鸿燊的大儿子出生于1949年,最小的女儿何超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