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湿、痰湿、肝湿?祛湿要对症下药】中医...
【脾湿、痰湿、肝湿?祛湿要对症下药】
中医有“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之语。而且湿气入体,整个人都提不起生气,平时我们可以怎么样去针对性祛湿呢?
脾湿、痰湿、肝湿的症状特点
1、看面色
脾湿:面色发白、发青、发暗,没有光泽神采为寒湿;
面红目赤,油脂分泌多,容易长痘生疮,并且红肿痛痒为湿热。
痰湿:面色淡黄而且发暗,眼泡浮肿,重者整个面部浮肿,面色发黄发暗。
肝湿:脸色暗黄、粗糙,眼睛发红,脸颊长痘,视力不稳定。
2、看舌苔
脾湿:舌头颜色淡,舌苔白,舌头边缘有齿痕为寒湿;
舌头颜色红,舌苔黄而且腻为湿热。
痰湿: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者甜,舌头边缘有成排的齿印。
肝湿:舌体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
3、看大便
脾湿:大便溏稀或干结,不成形,经常腹痛腹泻为寒湿;
大便粘腻,感觉排不干净,粘在马桶上很难冲掉为湿热。
痰湿: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尤其早晨大便急,一泻为快
肝湿:大便次数多,稀、软、粘滞。
4、看小便及二阴
脾湿:小便清长,女性宫寒经痛,量少色深为寒湿;
小便短赤(颜色深),严重者小便不畅,私处潮湿瘙痒为湿热。
痰湿:小便一夜三四次,尿量多且清如水
肝湿:小便发黄,阴囊潮湿、带下黄臭、阴部瘙痒等。
脾湿的调理
寒湿: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日常调养可用赤小豆、薏米、茯苓、芡实。
湿热:中成药:香砂和胃丸
日常调理最好用赤小豆、薏米、栀子。
痰湿的调理
中成药:二陈丸
日常调理可用赤小豆、薏米、陈皮。
肝胆湿热肝湿的调理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日常调理用大枣、扁豆、薏米、红小豆、冬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