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通“擅写行草书”
祖籍山东济南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1084-约1151)晚年避难江南,在某年的一个元宵佳节,有感而作了一首《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 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八九百年之后,民国报人、行草名手张叔通集该词中之头两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八 字,用最为精善的行草书体挥成五尺宣对开的楹联,流布于今。书家大概为了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把第二局“暮云合璧”挥成上联,而把第一句“落日熔金”挥成了下联。词句大意,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围合着璧玉一样的圆月。两句对仗工整,辞采鲜丽,形象飞动。

此联尺幅159×42cm×2,白宣纸本。书法以魏碑铺底,笔势灵活。用笔肥而不臃,有着一种独特的异趣。朴拙中有灵秀之气,古茂中见洒脱之致,是那么的率真自然,使人品味不尽。《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称誉张叔通书法:“用笔强韧多骨,苍劲拙朴,结体紧密,面目上和清初的倪鸿宝相似。”“倪鸿宝”是明末书画家倪元璐的号,倪氏书法以行草得名,意态生动,格调高旷,极喜标新立异和追求个性解放。细审张叔通此副楹联,充分体现了自身的审美价值,得清朗灵活三昩。下联署穷款“叔通”,钤“张”单字朱文印。关于“叔通”同时代有两位,都擅书法,作书仅署叔通,不冠其姓,那就彼此混淆了。好在钤有“张”印,不致让人一头雾水。
张叔通(1877-1967)原名蕴芳,文名葆良,别号九峰樵子,室名随缘室。江苏松江(今上海市)人。早年业医,并设诊所,还在报上刊有《中医张叔通白事》(上海《申报》1920年4月16日),云:
启者仆兼浦东中学校医,不能常驻沪南,现定于星期日、星期三、六在南市董家渡天主堂对门候诊,馀日在浦东六里桥浦东中学候诊,医例门诊五角,出诊五元,过远另议。每日只看十号,针灸按摩另议,号金铜元六文。
除了候诊,张叔通还附有《书例》,可知早年张氏医书并举。自1922年4月以后,张叔通又刊出过六次涧例,皆仅是书例,不复再业医了。

关于张叔通的生平行迹,录出郑逸梅之《陈叔通和张叔通》文中对张叔通的介绍,云:
张叔通,名葆良,上海市松江县人,号九峰樵子。生于一八七七年。幼好嬉戏,屡经其父及姑夫痛斥,乃发愤读书。治《国策》、《史记》、《文选》,斐然能文。既博一衿为秀才,应聘上海《申报》馆任记者。时英商美查无意新闻事业,该馆让给席子佩接办,席任该报经理,谋整顿刷新报务,聘青浦金剑花为总主笔,张蕴和、孙玉声、雷君曜、张叔通共襄笔政。叔通写论文,月约六七篇,每篇约一千二百字,经过数十年,成为老报人之一,撰有《余之记者生涯》。书法从陶濬宣,学魏碑,又擅写行草书,清逸自然,如美石之韫良玉。晚年谢绝馆务,专研八法,以求之者众,不克应付,乃订润鬻书,收入较丰,生活裕如。五十五岁,开始学水墨山水,著《九峰樵子谈画》,他的主张是:“学画不可无师承,亦不可有师承。无师承则暗中摸索,规模无从,有师承则为师法所束缚,而欲青出于蓝,其事甚难。石涛尝曰,‘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今人不能出一头地’,此语最为透彻。总之,画当以造化为师。”他曾执教沪江大学,一九六七年逝世。闻早年富革命思想,著有《徐锡麟》一书,被清吏所禁止,又辑《佘山小志》,起沿革,讫峰泖诗文,凡十馀条目。

于建华简介:
于建华法名智凯,别署不器斋、染丕室、无住庵、种瓜得瓜庵、不歌楼、闻乐不乐斋。1962年9月生于河南郏县,祖籍山东省文登。工书法篆刻,富书画收藏,精书画鉴定;研究佛学,参修禅宗;善诗文,多著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宗教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原印社副社长,漯河观音阁书画院院长、漯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洪丕谟年谱》、《洪记书坊》、《平常心是道》、《近代名家书画藻鉴》、《名家扇书扇画漫说》、《无住庵谈字论画》、《丹青遗痕弥足珍》、《闲敲棋子赏书画》、《中国佛门书画家图典》、《书情画趣》、《拍回书画细赏玩》、《小篆入门》等。

于建华书画作品

于建华扇面作品

于建华花鸟作品

智凯居士作品--无量寿佛

即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此画中无量寿佛红衣端坐于蒲团之上,神态宁静安详,庄重肃穆,似在传经说法,又似在参透禅机。上题禅句,亦为玄妙法门。配上飘逸灵动的字体,使得扇面妙意横生.

于建华《行草》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