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鸣谦

方鸣谦,1920年出生于山东省掖县,曾任北京中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内外科教研组组长兼外科主任等。

中文名

方鸣谦

出生地

山东省掖县

出生日期

1920年

逝世日期

1987年

快速

导航

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后世影响

简介

幼承家学,20岁时考取行医资格。1948年,独立应诊。建国后,曾入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学习西医。1954年,在北京市第二中医门诊部工作。1956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任教。

人生经历

8岁时随其父方伯屏来北京,涉猎金石书画,曾拜名画家胡佩衡学画,拜周希丁学习篆刻,曾入北京造型美术学校专攻书法绘画。

中医学术受业于其父,不但熟谙中医经典理论,而且,对其父所推崇的《薛立斋医案全集》,孙德润所著的《医学汇海》两部临床医著领会颇深,且奉为临证指南,20岁时即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医师资格。后十余年一直侍诊于其父左右,并深入研习中医临床各科理论。1984年其父殁后,始悬壶于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入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学习西医。1954年在北京市第二中医门诊部工作。1956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是卫生部最早调集创建北京中医学院的五位教师之一。曾讲授过《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基础课。

由于受家传的影响,在外科及皮科方向有所专长。在外科方面,总结出一整套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辨证分型施治方法,及五种不同的外治方法。在皮科方面,以治牛皮癣等顽疾见长。

另外,对内、妇、儿科疾病亦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如对晚期肿瘤、胶原性疾病、崩漏、不孕症、原因不明的低热等多种疑难重证均有独特疗效。

曾连任第四、五、六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内、外科教研组组长兼外科主任,《中医杂志》编委。

有“论对证下药与详辨以求”、“论数脉的学习纪详”、“古通关法外治小便不通有效”、“补中益气汤临床功效十种”等论著。

学术思想

在临床实际中,常常会遇到真实假虚或真虚假实的情况。因此,方鸣谦认为单纯的对症下药,常会犯虚虚实实之误,不惟无益,反而有害。也就是说,药不对症,妄死者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药如对症,覆杯可愈。方氏强调在严谨以求的情况下,对于症情要识其端委,得其虚实,然后再对症下药,自然能应诊获效。他总结自己多年的临证经验,逐步形成了“上病下取,下病上求”的辨证治疗思想。如对于咳喘重症的高龄患者,他认为胸闷痰滞,脉豁然大,形若充盈,实系虚候,如徒为对症下药,径投豁痰理气,必致羸困而亡。当用大量参归熟地培益肝肾、引气下纳,方为良法。又如脾胃之虚的眩晕,若一味清热降痰平肝而忽于培益中气,是昧于根本,正确的治法是要滋水清离,和调中州。又如,腿脚肿疡,溃疡流水,弥漫浸淫,有因于湿热下注者,有因于风湿热合邪者,采用流气饮治疗,可获良效。

方鸣谦临床重视脾胃功能,对中气不足的虚损病人,擅长以补中益气汤培补中气,以达“健脾胃以安五脏”的目的。他曾治一长期血尿、久治不愈的女性患者,前医大都以导赤、八正之类方药治之。方氏察色按脉后诊为气虚血淋,投补中益气汤加茜草根、血余炭、地榆炭,数剂后功效大显,调治月余,霍然病愈。对于原因不明的低热,他认为,此类病证属虚损者居多,用甘温缓补之剂确能除其热而补其虚,所谓甘温除大热之法。他提出,滋阴之法,也即滋水配火法,亦为退热的主要方策。在投方遣药中,他常以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汤,确有实效。

临床经验

对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方鸣谦总结出一整套完整的辨证施治方案。认为本病当分虚实,

临床辨证可有热毒燔胜、瘀血阻络、阳虚寒凝、肾阴不足与中气虚衰五型,

治疗则予泻火解毒(用四妙勇安汤、四妙汤、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等),

活血化瘀(用痛风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等),

温阳驱寒(用阳和汤、当归四逆汤、独活寄生汤、大防风汤等),

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滋阴降火汤、秦艽鳖甲散等),

补气保元(用归脾汤、六君子汤、人参养荣汤、补中益气汤等)。本病外治,有消肿解毒(用紫金锭、如意金黄散、生甘草粉香油调上),溃脓长肉(用化连膏、藤黄膏等),腐蚀攻毒(用金素丹、五五丹等),生肌愈合(用珍珠散、龙珠膏等),洗涤通络(用脱疽洗药、生甘草浓煎洗剂等)诸多治法。

在皮外科方面,方鸣谦以治白疕(西医名牛皮癣)等顽疾见长。他认为病程较短,病情轻者,仅用外治即可;病程较长,病情重者,需内外合治。外治以攻毒杀菌为法,内治以散风活血佐以清热为是。

外用如天麻膏、天红膏,内投如当归拈痛汤或消散类汤剂。方氏曾治一男性患者,正值壮年,因受湿热浸淫,泛发牛皮癣,头面至重,以散风活血、清热解毒法内治,又以天红膏外敷调治年余,而获痊愈。对于数脉的辨识,方氏认为数脉不仅非实非热,还当求其反面,即有虚有寒。其具体之辨,有以下八种情况,即外邪有数脉,虚损有数脉,痢疾有数脉,疮疡有数脉,痘疹有数脉,症瘕有数脉,疟疾有数脉,孕胎有数脉等。

后世影响

方鸣谦医术高超,对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辨治均有丰富经验。对晚期肿瘤、胶原性疾病、崩漏、不孕症、原因不明的低热等多种疑难重证亦有独特疗效,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值得我们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0)

相关推荐

  • 小课堂 l 第二讲 痈疽透托代表方

    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 开放  共享  积极  共赢   每周五18:00[赵氏皮科知识小课堂] 追更新 · 右上请标星 及时见 · 右下点在看 HELLO~ 大家好,又到了周五[小课堂]时间!本周我们一 ...

  • 国医大师——颜德馨学术思想与其名方名药(15)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颜德馨与颜氏内科 颜德馨教授是颜氏内科第二代传人,为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颜氏内科是海派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派中医是海派文化的重 ...

  • 『中医古籍』外科十法

    作者:朱世杰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序 内消法一 艾灸法二 神火照法三 刀针砭石法四 围药法五 开口除脓法六 收口法七 总论服药法八 详论五善七恶救援法九 将息法十 外科症治方 ...

  • 把脉先学浮沉迟数,生死关头要辨阴阳

    ----录李可老中医对脉诊的解读 脉象这个东西啊,主要是要做到能看出来病势,走向,你掌握了浮沉迟数4个脉就可以了,比如说"数",你要掌握它的一呼一吸要超过多少次,超过八九十次就属于 ...

  • 补中益气汤之我用——学方鸣谦师经验第三军...

    补中益气汤之我用--学方鸣谦师经验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全军十大名中医 戴裕光 20世纪50年代笔者学习中医时,家母患咳嗽,屡请诸医诊治,经久不愈.观其方,初起曾用疏表宣肺,散寒 ...

  • 怪病多痰:看国医大师方和谦如何治痰饮!

    古代医家提出了"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兼痰"及"痰之为病,变幻百端"等学术见解.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指出:"痰生百 ...

  • 【方和谦:治痰饮 怪病多痰】

    古代医家提出了"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兼痰"及"痰之为病,变幻百端"等学术见解.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指出:"痰生百 ...

  • 【方和谦:补中益气汤-方药、剂量、加减法】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其方用药普通,但组方及立方本旨有一定代表性及学术性,是经过多年实践成为脾胃学派的代表方剂. <汤头歌诀>: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 ...

  • 《谦卦》之上六爻辞“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破解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释字(词) 行师 指用兵.出兵.<易·豫卦·象>:"豫,利建侯行师."成语曰"行师 ...

  • 《谦卦》之六二爻辞“鸣谦,贞吉”破解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释字(词) 鸣 <说文>:"鸣,鸟声也.从鸟从口." "鸣"的本义是鸟叫,引申为凡出声皆曰鸣.< ...

  • 【方和谦:和肝汤-慢性肝病】

    方和谦,和肝汤 组成:当归12g,白芍9g,白术9g,柴胡9g,茯苓9g,薄荷3g(后下),生姜3g,炙甘草6g,党参9g,苏梗9g,香附9g,大枣4枚,茵陈15g,炒栀子10g.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

  • “千口一杯饮”治疗阳痿学医之初,曾随方鸣...

    "千口一杯饮"治疗阳痿 学医之初,曾随方鸣谦老师实习.一次见方老为一阳痿患者诊病,四诊之后,遂开一方,嘱其配成丸药服用.患者服丸药治疗月余后,来院告知,病情大有好转,效果显著.故将 ...

  • 【方和谦:补中益气方药、剂量、加减】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其方用药普通,但组方及立方本旨有一定代表性及学术性,是经过多年实践成为脾胃学派的代表方剂. <汤头歌诀>: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