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和谦:治痰饮 怪病多痰】

古代医家提出了“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兼痰”及“痰之为病,变幻百端”等学术见解。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指出:“痰生百病食生灾。”一语中的,对痰病的广泛性作了高度的概括。然痰饮该怎么治疗呢?却是一道不小的难题,今且跟国医大师方和谦学学经验,看看方老有何高招!
1.痰饮的临床认识
痰饮在临床上分为痰悬溢支四类。
①痰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为之痰饮。”从内科角度讲,这像消化道疾病,结合现代检查手段,“素盛今瘦”是由于肠道吸收差的肠道疾病所致,尤其应注意肠结核。
②悬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如肝硬化、腹水、门脉高压等病,常有“水流在胁下”的表现。仲景的十枣汤、甘遂半夏汤是峻猛剧烈的逐水剂,可引起脱水,使用时应注意。近代有用“舟车丸”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案例,但容易引起肝性昏迷、肝功能衰竭,导致没有推广应用。
本人治疗肝硬化腹水症还常用“五皮饮”加减(陈皮、冬瓜皮、大腹皮、赤小豆皮和生姜皮)。另外可加水红花子15~20g,走水入血,无毒副作用。
③溢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小青龙汤在今天看来多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但呼吸疾病也可引起身体疼痛。大青龙汤应该是在风湿、类风湿急性发作,“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时应用。
④支饮:“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多指呼吸道疾病。
2.痰饮之辨治经验
仲景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因为无湿不生痰,脾为生痰之源,脾主中焦,湿为阴邪。所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是指一般规律。
仲景先师治痰饮方有:苓桂术甘汤、己椒苈黄丸、大小青龙汤、五苓散。对于停痰留饮的慢性肾脏疾患,最后都用温阳药补气行水药治疗。治疗急性发作的水气停留,饮邪停滞病证时,也不要忽略温热学说的应用。例如:朝阳体委的高某,因急性肾功衰竭、无尿症住院。内科请我会诊,我认为此病发生在夏季,暑热伤气,气不化水,故采用了猪苓汤、益元散之类方剂,收效很好,此病人的溢饮(肾衰)是不能用“温药和之”的,而需用清热祛水药方能获效。
《温病条辨》也谈治痰饮,记载有六一散、益元散等方剂。叶天士、吴鞠通认为:三焦腠理,水谷之道路,水火之通路,暑热伤元、伤阴后,也可导致痰饮。另外仲景在《伤寒论》阳明篇中述:“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猪苓汤中就有养阴的阿胶,此证就是因热伤气机而致的饮证。由此可见对于痰饮证“温药和之”的治则,应审证求因,不要千篇一律。
《金匮要略》中有苓桂术甘汤与小青龙汤对比的病案,是仲景唯一举例说明的条文,谈的是麻黄的应用。此条文对我在治疗气管炎时用与不用麻黄很有提示。茯苓、桂枝、半夏、五味子是根据病人的阳气虚否来选用。寒痰留饮,病人血虚,麻黄要慎用。“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缓,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上冲。”此条文说明麻黄有汗无汗均可用,但汗出而喘谓实证可用麻黄,如血虚而喘则不能用麻黄,故不能用小青龙汤。麻黄禁忌:咽淋疮衄血汗寒。对喘息的病人,麻黄的生炙、量的大小,需要仔细斟酌。
关于痰证,最常用的是二陈汤,其临床应用广泛,加枳实、竹茹名温胆汤。二陈汤合小柴胡汤名柴陈汤。二陈汤加当归、熟地名金水六君煎。二陈汤加藿香、佩兰名加减正气散。
个人认为在痰核走注的治疗中,《外科证治全生集》的阳和汤、小金丹、西黄丸对瘰疬、结核、乳腺增生、骨髓炎等病的治疗都有深远的意义,但在抗癌的治疗上没有明显的效果。
另胸水不能算在悬饮中。从处方学来讲有臌证丸,方中的甘遂、半夏有泻下作用。峻猛重药的应用在什么场合用很重要,本人在门诊用过小承气汤、大柴胡汤治疗胰腺炎。重药适合在病房应用,因可以密切观察其效果。《通俗伤寒论》关于痰证的用药思路较多,为时方派。《伤寒指掌》亦可以参考。
(0)

相关推荐

  • 麻黄汤临床运用及类证

    医师简介 刘杰(刘丹)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执业医师,经方杰出传承人,现任遵义经方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经方分会常务理事,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术传承人,禅门医学龟山派传承人.刘丹中 ...

  • 痰饮治法述要国医大师周仲英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其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痰饮是诸饮的总称,狭义的痰饮,是诸饮中饮留胃肠的一个类型.辨证主要根据饮停部位,区别四类不同证型,如饮停胃肠为痰饮 ...

  • 【一起读】皇汉医学109:大青龙汤之注释

    大青龙汤之注释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啕,此为逆也.(<伤寒论>) [注]和久田氏曰:此章大概以 ...

  • 怪病多痰:看国医大师方和谦如何治痰饮!

    古代医家提出了"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兼痰"及"痰之为病,变幻百端"等学术见解.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指出:"痰生百 ...

  • 怪病多痰:看国医大师如何治痰饮!

    古代医家提出了"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兼痰"及"痰之为病,变幻百端"等学术见解.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指出:"痰生百 ...

  • “肥人多痰”“怪病多痰”,原来中医的“痰”是这么回事!(公布各种治痰效方)

    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比较稠浊者称为痰,清稀者称为饮.痰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视之可见.闻之有声的痰液,如咳嗽吐痰,喉中痰鸣等,或指触之有形的痰核." ...

  • 朱丹溪:怪病多痰,癌肿也可从痰治!

    导读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丹溪学派的创始人,医术高超,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相火论"等学说,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所谓"百病中多 ...

  • 怪病多痰,中医是如何治痰的?

    由于人体脾的运化水湿功能下降,或水液在体内的循环.排泄过程中遇到障碍,水液就不能正常滋润人体,反而会在体内形成异常的积聚,成为一种病理物质.这种异常积聚的水液,中医就将它称为"痰饮" ...

  • 【彭欣:怪病多痰-二陈汤祛痰湿祖方基础方】

    二陈汤被尊为祛痰"祖方",后世医家宗此加减衍化出许多祛痰之剂,是因本方所体现的配伍方法对祛痰剂组方具有普遍地指导意义.不仅针对湿痰制方,即使是治疗热痰.寒痰.燥痰.风痰等诸方亦是如 ...

  • 痰热、寒痰、痰饮、痰湿,怪病多痰

    百病多由痰作祟,说明痰致病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体内的水谷饮食物代谢障碍就会凝结成痰,有时候痰会夹杂致病,比如痰热.寒痰.痰饮.痰湿等,也会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症状,因此有怪病多痰的说法,在临床上,祛痰化痰 ...

  • 怪病多痰,癌肿也可从痰治【一点资讯】

    对于痰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感冒或是爱抽烟的人常会咳痰.痰即淡饮,淡字通澹,澹就是水波动荡的一种样子. 为了形象地形容人体的病理形状,所以加了病字头,成为痰,所以叫痰饮病.现在的人则习惯于把清稀的叫做& ...

  • 怪病多痰,癌肿也可从痰治

    对于痰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感冒或是爱抽烟的人常会咳痰.痰即淡饮,淡字通澹,澹就是水波动荡的一种样子. 为了形象地形容人体的病理形状,所以加了病字头,成为痰,所以叫痰饮病.现在的人则习惯于把清稀的叫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