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伤寒一日,太阳受之 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
相关推荐
-
一文讲透伤寒论疾病“传”“变”
看下面的字眼 "伤寒一二日"."二三日"."四五日"."五六日".看到这些字眼你有何感想,仲景在向我们表达什么信息?你 ...
-
脉法|《伤寒论》脉证的再探讨
鸣谦说: 1982年全国仲景学说讨论会上任应秋发表的<伤寒论脉证再探讨>一文中明确指出,平脉辨证是贯通于全论的指导思想,从而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如果觉得可以,大家帮 ...
-
八、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烦躁)〔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就是去表入里的意思。)故也。原文269
八.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烦躁)[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就是去表入里的意思.)故也.原文269 [郑论] 按身无大热者,表邪将尽也,其人烦躁者,邪入阳明之验也,又并无三阴证据,何言阳去入阴 ...
-
三、伤寒(指广义伤寒,包括中风在内,与上条名为伤寒有广狭义之分。)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动)〔传〕……
三.伤寒(指广义伤寒,包括中风在内,与上条名为伤寒有广狭义之分.)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动)[传](指脉与证符(伤寒脉紧,中风脉缓),无数急现象.传:谓以此之所受,转授之于彼也.),颇欲吐, ...
-
#伤寒论#【原文】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
#伤寒论#[原文]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释义]伤寒六经传变,是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顺序.太阳主表,风寒外袭,先伤太阳,再循经 ...
-
伤寒论第4条的讲解4. 伤寒一日,太阳受...
伤寒论第4条的讲解 4.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六经传变,是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顺序.太阳主表,风寒外袭,先伤太阳,再循经 ...
-
《伤寒论》笔记:伤寒一日,大阳受之
4.伤寒一日,大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4.1此处,谈及了时间,也就是疾病的变化.伤寒一日,也就是患了伤寒证一天,伤寒证的脉是阴阳俱紧,这一天里,脉还是紧的,跳动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炙甘草汤非“复脉”
守正学堂 昨天 第177条: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脉结代"不一定要用炙甘草汤,但是"心动悸",血不足以养心则心动悸,真正的由于虚,现在(的术语 ...
-
治温病下后伤阴,大便溏甚,一日三四次,脉仍数者
[处方]生牡蛎60克(研细). [功能主治]治温病下后伤阴,大便溏甚,一日三四次,脉仍数者. [用法用量]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备注]温病用下法后,当数日不大便,今反溏甚,是下之 ...
-
这才是真正的经方解,看看古人解读伤寒方剂(太阳篇)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太阳方总论 太阳主表,故立方以发表为主,而发表中更兼治里,故种种不同.麻黄汤于发表中降气,桂枝汤于发表中滋阴,葛根汤于发表中生津,大青龙汤与麻杏甘膏 ...
-
[转载]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98得病六七日 脉迟浮弱 恶
原文作者:老中医学子郭明 98得病六七日 脉迟浮弱 恶风寒手足温 医二三下之 不能食 而胁下满痛 面目及身黄 颈项强 小便难者 与柴胡汤 后必下重 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这一段啊很不好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