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故事65:三过秀州本觉寺,见证文及长老的老病死
赈灾的公务结束后,苏轼又沿着原路返回,经无锡、苏州,抵达秀州(今浙江嘉兴)。刚到秀州,他就听闻一个不幸的消息——文及长老病逝。
文及长老是秀州永乐乡本觉寺方丈,苏轼与之结交于1072年,此番正欲与之一晤,再度促膝长谈,未料他竟已圆寂火化,让苏轼徒添伤感,写下一首悼诗: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从1072年到1074年,苏轼曾三次到访本觉寺。第一次到访时,文及长老虽垂垂老矣,但身体尚算健康,与苏轼言笑甚欢。
第二次来访时,文及长老已然生病,故诗中有“初惊鹤瘦不可识”,是回忆第二次相见的场景;第三次来访时,竟“旋觉云归无处寻”,已是物是人非,踪迹无可追寻。
苏轼一生喜好佛理,也经常研读佛典,此诗的颔联即深蕴禅意。佛家有四苦,分别是生、老、病、死,而苏轼刚好见证了文及长老的老病死,“去来今”则是三生的流化。
然而,苏轼毕竟是俗世中人,不可能完全超脱生死,颈联实际上还是不能忘怀与文及长老的交情,最后更以唐代李源与僧圆泽交往的典故,寄托自己对文及长老的思念。
苏轼与文及长老的交往,一共写有三首诗,此是第三首,因为这三首诗,让本觉寺成为秀州著名的景点,南宋末年本觉寺方丈还特意修建了三过堂,即取意于苏轼的这首诗。
后来,三过堂的名声越来越响,从南宋,直到明清,文人墨客常来此处朝圣,缅怀苏轼和文及长老交往的事迹。
除了三过堂,秀州当地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苏轼的名胜古迹,比如煮茶亭,传说是苏轼煮茶的地方,还有煮雪亭、东坡馆,大概是后人附会而建。
可惜的是,近代中国连续遭遇战火,本觉寺和三过堂也不能幸免,消失于历史的硝烟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