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6个关键词:无为、清静、寡欲、无争、坐忘、九守
相关推荐
-
爱人利物 和合包容
大道慈悲,天尊度人. <道德真经>是道祖太上老君,化身下降为太上老子时所著.太上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 ...
-
《道教小知识》天地无为
无为是道家价值观的核心观念,它与天地人统一于"道"的世界观是完全一致的.事物的产生.发展.灭亡遵循着自己固有的规则,根本不用外力的介入和干预能够运行的很好.因此,应该尊重自然本性, ...
-
道教古籍《太上老子清静科仪》
· ·
-
大道无为最智慧,争来争去为什么!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 01 清静经里有一句话:"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怎么解?上士,下士好说,争是什么意思?这里面可以这样理解. 单看一句"上士无争", ...
-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虽智大迷,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 不可为也…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老子.公刘版 第六篇,治大国如烹小鲜,下油 第三十章,取天下的下油无为论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虽智大迷,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 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
-
大道无为27:“无”的道理告诉我们,防大于治
<道德经>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一段文字,老子举了三个生 ...
-
《道德经》第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仍之,夫礼者, ...
-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有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
<老子.公刘版>上卷. 第四篇,道德经 第二十一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有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 ...
-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意思是,故而圣人无为而治,所以不会失败:不强力执行,所以 ...
-
《太上老子清静科仪》清代道教刻本
太上老子清静科仪,清代康熙甲子年刊本.道教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