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一)
相关推荐
-
历史潮流(西汉)之文景之治
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后,统一天下,定都长安,建立西汉.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非刘姓称王,天下共诛之的"白马 ...
-
汉景帝刘启:年轻时代
文 / 子玉 年轻人血气方刚未经过社会世事的打磨,有棱角属于正常,过于圆滑又稍显离谱. 不羁放纵爱自由,面对不公,年轻人难免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但随着阅历的丰富,感受过不同季节的温度与风景,沧海桑 ...
-
窦婴:带着脚镣舞蹈的外戚
窦婴,字王孙,窦太后从兄子,也叫侄子,祖辈世居观津.为人特点:好宾客,广施财,行侠义,好儒术.职位变迁:汉文帝时,曾当过吴王刘濞国相,后称病免职:刘启上台,任皇后宫总管(詹事). 总结窦婴一生,一句话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九)
窦婴和晁错性格不合.政见不同.曾经翻脸. 袁盎连夜跑到窦婴府上:奸人晁错公报私仇,诬陷我是叛贼同伙,要把我赶尽杀绝,老兄,这次你一定要帮帮我. 在钱钟书先生小说<围城>中,赵辛楣自作聪明地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八)
对于封国竟然叛乱,晁错也大感意外,他拿不出象样的主意. 然而智囊晁先生是不会交白卷的,面对刘启的咨询,晁错开始胡言乱语,信口开河. 晁错的建议是:请刘启向他英雄的爷爷刘邦学习,御驾亲征,上前线和叛军玩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七)
所谓"七国之乱",听起来反方阵营出场人物众多,场面庞大,其实倒也未必. 好比大家一起合伙投资做生意,固然参与投资的股东众多,但大多数底子薄.本钱小,真正准备充分,本钱充足,能够撑起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六)
既然大家的意见统一,对削藩的目标和方法也已明确了,那就着手实施. 晁错按照"拣软的捏"的吃柿子原则,先从削减小国入手. 第一个对付的是楚国(首府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晁错弹劾,楚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五)
刘启固然相信晁错,但对待削藩这种大事,他认为还是发扬一下民主,广泛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才好. 于是召集高级干部.侯爵.皇室成员一干人等开会讨论. 与会人员都明白,削藩建议是由晁错提出来的,晁错现在炙手可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四)
气死了申屠嘉的晁错继续升级.他被皇帝刘启任命为御史大夫,这岗位的主要职责是监察百官,和宰相.太尉并称"三公",是帝国最高行政长官之一. 这充分体现了刘启对晁错才华的欣赏和对他能力的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三)
读完了晁错出言不逊的<举贤良对策>,刘恒的表现让大家知道了什么叫涵养. 他不仅不责难晁错口吐狂言,给当下的和谐局面抹黑,反而将晁错升官,升其为中大夫,另行重用. 中大夫,贾谊曾经干过,秩比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二)
智囊这个词很有生命力,直到现在还被使用. 打小时起,我一直认为智囊应当是褒意词,被人称为智囊是好事,直到,认真读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魏明帝曹睿身死,年仅七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和谈
晁错已被处死,刘濞等人是否会如约退兵?刘启心里不踏实. 恰好有从梁国睢阳前线归来的武官,刘启立即召见,询问情况. 此人姓邓,先前任皇宫接待办主任(谒者仆射),现任军职校尉. 刘启问,现在我已经把挑起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