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五)

刘启固然相信晁错,但对待削藩这种大事,他认为还是发扬一下民主,广泛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才好。

于是召集高级干部、侯爵、皇室成员一干人等开会讨论。

与会人员都明白,削藩建议是由晁错提出来的,晁错现在炙手可热,是皇帝刘启的大红人,得罪不起。

于是意见基本统一,大家认认真真打马虎,表示赞同。

说是基本统一,是因为还有一个人在会上旗帜鲜明地反对。

此人姓窦名婴。

窦婴现在的身份地位很对不起大家,他是免职干部,无职无级。他是以皇亲的身份参加这次重要的会议。

窦婴是刘启的老娘,窦太后的侄儿,换句话说,也就是刘启的表兄(弟)。

鉴于窦婴将在今后的故事中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让我们先对他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窦婴,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是一个一根筋的人。

看看窦婴早先的光辉事迹。

前些时日,窦婴在姑妈窦太后的关照下,担任太后办公室主任职务(詹事)。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十月,梁王刘武到长安觐见皇帝。这个刘武,是皇帝刘启同父同母的弟弟,窦太后的小儿子。

公务活动已毕,老哥刘启设宴款待弟弟刘武,老娘出席,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而窦婴,既是太后办公室主任(詹事),又是窦太后的侄儿,刘启、刘武哥俩的表亲,于是应邀参加宴会。

宴会的气氛温馨和谐,看着刘启、刘武哥俩好,老娘窦太后心情更佳,大家拉着家常喝着酒,都喝多了。

刘启于是在宴会中表态,我死之后,一定把皇帝之位传给弟弟刘武。

这决不是刘启深思熟虑的想法,他突然说出这种无厘头的话来,我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是酒后胡言。喝高了的人往往不能理性思考,胡乱拍板表态,信口开河。我就常常犯这种低级错误,明明是别人请客,喝多了酒的我却抢着买单,每每醒来后后悔不迭,悲夫。

二是刘启在开空头支票,他想哄老娘高兴。自己青春年少,将来谁比谁活得长还很难说;而且酒后说话,本就是随口一说,谁能较真?

刘武对老哥酒后的表态虽然不敢完全相信,心中却升起希望的肥皂泡,充满惊喜。

老娘看着两个儿子兄弟情深,想着自己居然有可能两个儿子都当皇帝,更是心中大喜。

只有在旁边列席宴会、参与服务的窦婴横空出世,打了个响亮的横炮。

窦婴起立离座,端着杯子告诉刘启,汉朝开山老祖,你爷爷刘邦立下规矩,皇权的交接,老子给儿子可以,老哥给老弟不可以。刘启说错了话,罚酒!

刘启经窦婴一盆凉水,也是自感失言,于是就坡下驴,自罚一杯。

大家继续喝酒言欢,此节看来一笔带过。

其实未必。此事过后,刘武深恨窦婴不说,就是窦太后,也对这个多管闲事的侄儿极不待见。

于是,找个由头免了窦婴的詹事职务,甚至,剥夺了他出入宫庭的资格(太后除婴门籍)。

倒是刘启,认为窦婴坚持原则,见事分明,忠心耿耿,对他另眼相看。

所以,现下无职无级的窦婴被皇帝刘启特别点名,邀请参加讨论。

窦婴的反对票到底不能左右局面,于是晁错的撤藩建议得以顺利通过。

固然通过,但晁错对不同政见者窦婴表示出不加掩饰的憎恶。

他成功地把政见分歧转变成个人恩怨。

乌角道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铁路职工,本名李康

爱沽酒,间读史

闲散散,懒洋洋

生无异象,世居襄阳

少无大志,安享小康

闲说古人,不问沧桑

游手好闲的无赖,最后也能当皇帝

秦始皇和他的短命帝国

秦朝要亡于“胡”?

大秦帝国要亡于“WHO”?

大秦真的亡于“胡”!

热火朝天的反秦革命运动

走自己的路,无路可走时就不走了

造反起义,也不耽误竞争上岗

楚霸王隆重上场

他就是为夺权而生的

从被忽悠到楚霸王

最开始投奔项羽的三员大将是谁?

刘邦的艳遇

到底谁杀死了陈胜?

张良是怎样炼成的

大将章邯的郁闷(上)

大将章邯的郁闷(下)

帝国丞相李斯之死(上)

帝国丞相李斯之死(中)

帝国丞相李斯之死(下)

项羽为什么坑杀二十万秦军?

“先入关中者为王”,怎样忽悠住了刘邦?

刘邦为数不多的屠城事件

大秦王朝停牌退市

当皇帝才是最大的欲望

刘项原来不读书啊!

汉朝是汉王刘邦建立的,刘邦的汉王又是谁封的?

被项羽赶走的刘邦

韩信对项羽的点评,堪称经典

刘邦也吃过项羽的霸王餐

陈平为什么死心塌地辅助刘邦?

好虎架不住一群狼,项羽也是一样

刘邦和项羽的战斗力差多远?彭城大战让人一目了然

大难不死的刘邦,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

人才为什么都出在刘邦手下?

背水一战的由来

幸运的叛徒

韩信的一次经典水仗

在韩信的军营,刘邦唱了一出大戏

刘邦和韩信都曾经是无赖

韩信的智商

刘邦和项羽的逗你玩游戏

楚河汉界

十面埋伏的现场版什么样子?

霸王别姬,英雄末路

汉朝的诞生

刘邦的“一国两制”

野兔和猎狗

一起来看看刘邦的选人用人

关于匈奴那些事

刘邦的烦恼:搬家

刘邦的无间道

吕氏肉馅启示我们,千万不要得罪女人

淮南王英布

萧规曹随

父子皇帝两朝臣(评书版)

桃色事件

集体上位

汉室乱局(上)

汉室乱局(下)

将相和

节外生枝

即位(上)

即位(下)

清  宫

打工仔的类型(上)

打工仔的类型(中)

打工仔的类型(下)

辞职

外交(上)

外交(下)

名臣的风范

名将的风范(上)

名将的风范(下)

牢狱之灾(上)

牢狱之灾(下)

不问苍生问鬼神(一)

不问苍生问鬼神(二)

不问苍生问鬼神(三)

不问苍生问鬼神(四)

不问苍生问鬼神(五)

兄弟二人不相容(上)

兄弟二人不相容(下)

一夜情引发的血案

袁蛊的算盘

【七国之乱】吴王刘濞

【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一)

【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二)

【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三)

【七国之乱】晁错之错(四)

(0)

相关推荐

  • 【景帝】一、暖风和煦匕首现

    在日本,天皇家族万世一系,从不改朝换代.在中国,朝代更迭频繁,夺位之事时有发生.究其根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天皇无权,别人没有夺位的必要.中国皇帝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君主,足以让人疯狂.周天子不掌权, ...

  • 袁盎:无心插柳

    文 / 子玉 听说有人和丞相大人的侍女私通? 地球人都知道了,好像就丞相大人自个还蒙在鼓里?袁大人耳朵聋了吗?No,袁大人只是装作不知道而已. 袁大人好像对那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下属还礼遇有加,袁大人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九)

    窦婴和晁错性格不合.政见不同.曾经翻脸. 袁盎连夜跑到窦婴府上:奸人晁错公报私仇,诬陷我是叛贼同伙,要把我赶尽杀绝,老兄,这次你一定要帮帮我. 在钱钟书先生小说<围城>中,赵辛楣自作聪明地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八)

    对于封国竟然叛乱,晁错也大感意外,他拿不出象样的主意. 然而智囊晁先生是不会交白卷的,面对刘启的咨询,晁错开始胡言乱语,信口开河. 晁错的建议是:请刘启向他英雄的爷爷刘邦学习,御驾亲征,上前线和叛军玩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七)

    所谓"七国之乱",听起来反方阵营出场人物众多,场面庞大,其实倒也未必. 好比大家一起合伙投资做生意,固然参与投资的股东众多,但大多数底子薄.本钱小,真正准备充分,本钱充足,能够撑起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六)

    既然大家的意见统一,对削藩的目标和方法也已明确了,那就着手实施. 晁错按照"拣软的捏"的吃柿子原则,先从削减小国入手. 第一个对付的是楚国(首府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晁错弹劾,楚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四)

    气死了申屠嘉的晁错继续升级.他被皇帝刘启任命为御史大夫,这岗位的主要职责是监察百官,和宰相.太尉并称"三公",是帝国最高行政长官之一. 这充分体现了刘启对晁错才华的欣赏和对他能力的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三)

    读完了晁错出言不逊的<举贤良对策>,刘恒的表现让大家知道了什么叫涵养. 他不仅不责难晁错口吐狂言,给当下的和谐局面抹黑,反而将晁错升官,升其为中大夫,另行重用. 中大夫,贾谊曾经干过,秩比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二)

    智囊这个词很有生命力,直到现在还被使用. 打小时起,我一直认为智囊应当是褒意词,被人称为智囊是好事,直到,认真读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魏明帝曹睿身死,年仅七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一)

    造反的念头如同种子,在刘濞的心头种下,现在虽已休眠,只要机会合适,它仍会发芽. 在长安,有一个人坚信这一点,并一直密切注视着刘濞. 这个人,名叫晁错. 晁错,是学习型干部.他的第一专业本是法学(刑名)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和谈

    晁错已被处死,刘濞等人是否会如约退兵?刘启心里不踏实. 恰好有从梁国睢阳前线归来的武官,刘启立即召见,询问情况. 此人姓邓,先前任皇宫接待办主任(谒者仆射),现任军职校尉. 刘启问,现在我已经把挑起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