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安门史话》连载(61)

(0)

相关推荐

  • 《有关理发的点滴记忆》

    <鼓楼静语>邮箱1225077169@qq.com 欢迎老街坊们投稿. 照片来自网络 恬静的理发师 仓雁彬 前些日子看了<鼓楼静语>里有关钟鼓楼的视频,视频大部分展示的是九十年 ...

  • 关于中轴线的断想

    中轴线,眼下是一个时髦一点的词儿,北京启动了中轴线申遗,一旦成功,"中轴线"将更加值钱.中轴线的一般显示,应该为"路",或者人们用肉眼看不到而心里有的一条&qu ...

  • 画说北京丨消失的地安门

    1750年,<乾隆京城全图>上的地安门图 地安门元称厚载门,明代称北安门,清顺治八年改称地安门,俗称后门,位于中轴线上,基本上是元大都萧墙厚载红门的位置,因明北京城中轴线略有东移,宫城建筑 ...

  • 《达人谈艺》连载 61

    吾作"画中游笔记",不觉已近五载.至前日(庚寅冬至)为止,计已作至第六百七十三篇,所涉己画达八百六十余幅(至发本帖时止,此文已得1098篇,所涉画作两千余幅).以一画者,年在五旬之 ...

  • 《达人谈艺》连载 64

    江南达者 童山雷·此组文字得自本世纪十年代之后·艺者"在野",且茕独一人,全不介入艺界那等说不清道不明之瓜葛中,却也是好.吾既处此孤寂凄清之境久矣.索索寞寞把玩手中之艺,虽无他人相 ...

  • 《 达人谈艺》连载 22

    艺术于人而言或无标准,于我言之,其若圣诫长置于彼.固然,此亦为数十年间逐渐形成且定型者.既成且定,已无违悖之理,--虽非全然"固步自封".断不吸取外部些须营养.思之,艺者似必须有此 ...

  • 《 达人谈艺》连载 23

    非写实途径绘画中,所谓"美丑"之标准认定,亦值得探究.国画山水.花鸟中大量以表面符合自然美以邀宠于世俗之作可谓不胜枚举,此暂不论.单看其人物画,所展示之妍媸感,亦发人深思.如仕女, ...

  • 《 达人谈艺》连载 24

    若言及诗画异同,话题却广.余今仅以自家闲常间为诗为画点滴体会论之.凡余心有深切.庞杂.隐恻且复形态本身趋于流动变幻之感悟,必令其凝炼为诗:心处浩渺.静澄.闲适境地且复所觉又为形色朗然者,则必诉诸笔墨令 ...

  • 《达人谈艺》连载 25

    吟咏之际,尤其作长篇古风时,"诗心"堪称纵横捭阖.其汹涌"意潮",必猛泛于"神河"两岸:或曰如一莫可名状之异物,频频"闪跳&quo ...

  • 《 达人谈艺》连载 26

    吾每尝谓:起名刻意用冷僻字,是为"无文化"之表现.或曰:众人皆不识之字彼独识而用之,是有文化也,何反为无?殊不知症结恰在于此.盖查翻字典之事,人尽可为,欲在字典内选取一个把&quo ...

  • 《 达人谈艺》连载 27

    名实二字,古来争议多多.以余意,实固为其存在根本,然今信息社会,名须首重.试想,人不知尔名,尔无论为物为人为事,则与不在此世何异?旧言"酒好不怕巷子深",前提却必须是人家知道深巷中 ...

  • 《 达人谈艺》连载 28

    各类作品陈之于前,如何挑选,实关挑选人自身之素质.专业眼光只是一方面,暂休说了.而种种或显或晦之因素极易干扰此等选择过程,亦是不容忽视之事.卢梭谓:"自然生成物皆是好的,到人手中便弄糟了&q ...

  • 《 达人谈艺》连载 29

    今世流行"情商"之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情"字之重,当曷可小觑.吾一向以为,人生必得有情,且当为绝纯至粹之激情.无此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