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除了廉颇和赵括,偌大一个赵国莫非就无名将可用了吗?
相关推荐
-
赵悼襄王:赶走廉颇,废立太子,最终加快了赵国的灭亡!|赵悼襄王|赵国|燕王喜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在战国时期,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 ...
-
战国名将排行榜,前20位
战国名将有:吴起.白起.孙膑.司马错.乐毅1.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战国时期卫国人.吴起的主要事迹是在魏国和楚国任职期间.在魏国时,率领强大的魏武卒与诸侯国大战七十 ...
-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用赵括代替廉颇,赵国就没想到秦国让白起出战吗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其实是一个韩国人引发的,这个人就是韩国的上党郡守冯亭,起初,秦国攻打韩国拿下了野王(河南沁阳),导致了韩国的上党郡十七城与韩国本土的联系被秦国切断,上党郡 ...
-
长平之战,赵国的名将除了廉颇和赵括,难道再无别人能用了吗?
在秦赵长平之战中,双方都用上了倾国之力,最后赵国成年男子尽丧,而秦国也是惨胜.有人说赵国之所以会失败,赵括是第一负责人.因为他自己的战略失误,使仅次于秦国的战国第二大国赵国一落千丈. 在长平之战前期, ...
-
长平之战番外:假如与白起PK的不是赵括,结局又会如何?
长平之战已经过去了两千二百多年,如今每被人提及,无不会为赵国感到遗憾,为赵括感到悲哀,为那死去的四十万赵军冤魂感到痛心. 赵括当真是纸上谈兵?面对从无败绩的战神白起,初出茅庐的后期新秀赵括,为何不能像 ...
-
赵国的衰弱:从四战之国到折戟长平(金秋话三晋之三)
赵国在胡服骑射后,战斗力急剧提升,奈何其他国家也不弱,最终在与秦国的较量中被击败.本文主要介绍从胡服骑射之后到长平惨败之时赵国的主要历史记载(本文是<赵世家>的第三篇文章).(资料来源:& ...
-
假如历史有如果1:“长平之战,廉颇破秦”...
假如历史有如果1:"长平之战,廉颇破秦" "大王,秦军惧怕赵括必定是范雎的诡计,如今我军虽然固守营垒,不出营破敌,我想廉颇定是想以逸待劳拖垮秦军,我有一计,可破秦军!&q ...
-
长平之战,秦军已经消灭45万赵军主力,为何拖到40年后才灭赵国?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爆发长平之战,最终纸上谈兵的赵括被白起击败,45万精锐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上下"户户举丧,家家戴孝",从此再难与秦国匹敌.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赵国已经元气大伤 ...
-
长平之战中,白起能打败40万赵军,却为何打不下一个邯郸
秦赵长平之战秦出动的只是攻韩上党部队,史书没记载过秦增兵,后面白起利用地形和赵防御工事,完成对赵军合围后,秦昭王增兵是明确记载的,而赵王是几次增兵给廉颇让他出阵但是他没打.长平是山区本身地形不适合展开 ...
-
长平之战:那个曾经雄极一时的赵国彻底被秦国打趴下了
文 / 子玉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军拿下韩国野王,韩国上党郡通往国都新郑的路断绝,立时成了"孤岛". 做韩国国民已绝无可能,成为秦国的顺民又不甘心.上党郡太守冯亭计上心来,将上党献 ...
-
济西之战,一堂24年后长平之战的实战教学,廉颇领悟了,赵括没懂
导读 济西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84年,以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秦.赵.韩.魏五国联军在济水之西与齐国进行的一场战争,又称"五国攻齐".齐国大将触子欲借助天然屏障济水为防线阻挡五国联军 ...
-
如果廉颇不被赵括换将,伺机使出破秦计,能否改写长平之战结局?
廉颇是长平之战上半场的赵国主将.其率军赶赴上党与秦军作战,几场小败后,成功将秦军挡在丹河以西,形成了秦.赵两军对峙的局面.但战事长期僵持的结果是:年轻的赵王忍耐不住,在秦国反间计蛊惑下,走马换将,以赵 ...
-
长平之战的结果证明赵括是废物,廉颇也被打的亳无还手之力,那么谁做统帅最合适?
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因为赵国的决策层失误造成的.赵括.廉颇都是优秀的将才,谁做统帅都是合适的. 赵国决策者的失误. 1,没有发挥骑兵优势. 赵武灵王打造的赵国是农牧二元制的国家,骑兵之强,远不是秦国能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