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 | 古今之维: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反思(上)
相关推荐
-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心如秋水Dorothy发布时间: 20-07-0621:17文化爱好者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最近重读了亚氏的Politics(<政治学>),前两年读了一半就放下,觉得散乱无章,找不着头绪,和& ...
-
【哲学教育专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教育思想三题——兼论古典教育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教育思想三题 --兼论古典教育 文/程广云 所谓古典时代,我们特别是指古代希腊,尤其以雅典为中心,创造了科学(哲学).艺术辉煌的那个时代.古典教育同样是那个时代的辉煌成就之一.柏 ...
-
对人性太乐观,就难读懂亚里士多德
在"我书架上的神明"这个栏目中,我会不定期和你聊聊那些曾经影响过我的书.我不会系统地解读这些书,而是会以清单体的方式谈谈它们对我的启发. 今天这一期我想和你聊聊亚里士多德和他的&l ...
-
阿甘本|分裂的生命
第三部分:生命-形式 第一章:分裂的生命 文:阿甘本 译:蓝江 1.1 zoè概念的考古学一开始必须承认--不要一开始就想当然的地认为--在西方文化中,"生命"并不是一个医学-科学 ...
-
笔记 | 哈贝马斯:古典政治学说与社会哲学的关系
理论必须放下手里拿着解释世界的钥匙的架势. --哈贝马斯<再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古典政治学与现代社会哲学的三个特征 在文章开头,哈贝马斯论述了古典政治学的三个特征:第一,政治学本身是关于 ...
-
《政治学》【哲学】:读千卷书之第78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政治学>[哲学]:读千卷书之第78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第二十六本关于"轴心时代"的著作:<政治学>. 本书是公认的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 ...
-
亚里士多德 - 搜狗百科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添加义项同义词收藏分享亚里士多德编辑词条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前322年3月7日),出生于希腊色雷斯斯塔基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
-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知识取向与多学科方法
作者简介 张师伟,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门学科知识,自诞生起就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格,表现出了明显的经世特征,但也毋庸置疑,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具有政治知识积累的科学价值 ...
-
顾海良|卢森贝的《政治经济学史》及其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意义
摘要:基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经济思想史研究,是以苏联学者卢森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史>三卷本及之后的单卷本的出版为显著标志的.<政治经济学史>对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体 ...
-
霍伟岸:西方政治思想史百年学科史回顾与展望
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已经不再纯粹是对一个外部对象的研究,我们自己实际上就置身于受这个思想传统深度影响和塑造的世界之中. 标题:西方政治思想史百年学科史回顾与展望 作者:霍伟岸 来源:<中国社科院研 ...
-
专题复习 | 古今中国官僚政治的变迁
历史园地 中学历史教学第一公号 220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
道教美学思想史研究 第十章 第四节 吴镇"不技之技”的美学思想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人.曾自题其墓为"梅花和尚之塔",元季绘画四大家之一,诗.书.画在当时号称三绝.其性高介孤洁,为免兵火之灾,以卜蓍为生,过着隐居 ...
-
道教美学思想史研究 第十章 第五节 马臻的美学思想
马臻,生卒年月不详,是元代著名道士画家.幼时即出家做道士,隐居于西湖湖畔.其友仇远曾这样评价马臻:"其资也粹,其学也正,其言也文,其居家笃于孝弟,清勤恬雅,动以古人,自饬暨出家,著道士服,隐 ...
-
道教美学思想史研究<h1 style="color: rgb(0, 0, 0);"><span data-offset="1" data-catelog="107676" frequency="1">第</span><span data-offset=&qu
张宇初(1359-1410)为明代正一派著名道士.字子璇,别号耆山.自幼喜读书,"尝受道法于长春真人刘渊然,后与渊然不协,相诋讦"[1].洪武十年(1377)嗣教,为第四十三代天师 ...
-
道教美学思想史研究
张三丰为元明间的著名道士,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一作"君宝"),号玄玄子.<明史·张三丰传>里记载说"张三丰,辽东懿州人,以其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 ...
-
道教美学思想史研究<h2 style="color: rgb(0, 0, 0);"><span data-offset="1" data-catelog="107682" frequency="1">第</span><span data-offset=&qu
美与生命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道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之则生,散则为死."认为人的生死都是因为有"元气"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