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篇文章,“功劲重组”,给你不一样的思路
月光彩虹,遥挂天际。悟到个劲,高兴了,说也有,笑也有。遇到瓶颈,耐不住性子,就看不到出路。平静是法门,安稳是道场。练拳,就怕动情绪。急了,烦了,恼了,都有碍智慧。练拳也是养性,性子没棱角,劲会越盘越润。
万里江湖万里天,百年一晃似风灯。和师父学拳,就是学认路。每个式子,有一个特有路子,就是如何运劲。师父说,懂劲之前,先懂开合。开合不是肢体,而是内压。内腔有了开合,催得肢体开合,这是内家路子。
白云无尽头,归卧南山睡。有人架子挺高,竖脊挺拔,可他还是沉的。有人蹲得很低,脚趾抓地,可依旧轻浮。练太极拳,首先意识要下去,意沉,重心落,而身不蹲。打拳时,转丹田,控制内压,引领手指方向,如此训练,获得丹田听劲。
玉案点青灯,冷刃挂露珠。武术有很多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玩兵器,不是控制兵器,而是顺着兵器走劲。剑法的意,凝在剑尖。刀刃的劲,源自刀背。一种兵器,有一种结构。手上一捏,这个东西,什么结构力,心里就有数了。
鹰飞马走,白猿跳涧。拳就是这样,练练慢的,也盘盘快的。慢练什么,一触即发之前,那个东西。快练什么,速度里头,有个不动的东西。再快,身法再活,丹田重心也很稳定。越慢,越培养灵性,这就是了。越快,越要中定劲,虽快速腾挪,但核心不散,依旧稳定。
不觉三秋雨,故园一地霜。天亮了,鸟叫了,洗漱干净,出门打拳。人在一个地方,练拳久了,会有一种感觉,到那块地方,还没起手,体感就来了,人体有延续记忆,拳练完了,体感留下了,下次来练,还能续上。
初学者,练好矛盾劲,这是对的。架子大一点,划大圈,走大弧,夸张一些,抻开了再说。学会矛盾牵拉,对初学有好处,可有效打开身体。头三年,都摘开了,再开始揉,揉活身法,该动的地方,都动一遍,反复开合旋拧,劲会又绵又粘。时常问问自己,我的拳里,有没有开合旋拧。
千年古藤,盘根错节。单鞭怎么来的?丹田合住,腰胯拧绞,如抽丝一般,拧出一个细劲。懒扎衣呢?抱着丹田,腰胯如球,滚出一个球劲。有一定根基的人,意识就是圆的,不动则已,一动就拧。所谓换劲,不光是摘开,还要改掉直劲思维。练拳,就是换思维,改直力为螺旋。
先开窍,再寻筋。关节摘开后,彻底松了,感觉怎么没劲了?很正常,这时再用螺旋劲,去打你的拳,拧出一股新劲来,重组结构。从意识到肢体,都换成螺旋模式。不用拙力,杜绝僵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放松肌肉,打通关节,练螺旋拧劲,寻筋搜骨。松着拧,拧到筋。拧着松,沉到骨,如此去换劲。触力即旋,触力即沉,形容的也是这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