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气不足的体质在长夏最容易中暑

每年到了盛夏,会有很多人中暑,人在中暑以后,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心慌气短,浑身酸软无力,嗜睡懒言,这时身体暑湿夹杂,暑热伤气,津液受灼,人就会厌食,身热烦渴,倦怠少气,最常用的就是清暑益气汤,但清暑益气汤有两个版本,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针对的患者主要以口渴,心烦,浑身乏力,身体燥热等气津两伤的症状为主,所以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中药物多养阴生津,益气生津,其中西洋参益气生津,石斛、麦冬助西洋参以养阴清热,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知母、竹叶清热除烦,甘草、粳米益气养胃,诸药合用,使暑热得清,气津得复。

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多用于夏季干热盛行的时候,夏至麦收前后,天气高热干燥,干热风盛行,干热伤津,所以这时预防中暑时,我常用绿豆汤、西瓜皮熬水,或者多喝绿茶,起到生津清热去暑的作用,而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多用于夏季暑湿潮热气候,湿热困脾,人体处于持续的疲劳乏力的状态。

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针对的中暑患者,属于虚人而感暑之气,平素元气本虚,又受暑湿,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四肢困倦,胸满气促,不思饮食,这种患者平素就存在身体虚损的状态,所以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在解暑除湿的同时也注重益气燥湿健脾,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所针对的人群,平素体质较虚,身体疲劳乏力,干什么也没精神没气力,懒洋洋的不爱活动,吃什么也没有食欲,吃不下东西,是一种持续存在的慢性疾病状态,是在内伤病的基础上暑天发病或伤暑而发,可以说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主要治疗内伤病而不是外感病,治疗主要扶住正气兼祛除邪气,方中药物清暑生津之力稍逊,侧重健脾燥湿之功,偏于温燥,治疗元气本虚,伤于暑湿之证。暑热伤气,加之平素气虚,又受暑湿,参芪益气而固表,湿伤脾,苍术、白术燥湿而强脾,麦冬合人参,生脉生津,黄柏以泻热而滋水,青皮平肝而破滞,当归养血而和阴,神曲化食而消积,升葛解肌热而升清,清气上升,能生津液,泽泻泻湿热而降浊,陈皮理气,甘草和中,和之以益气强脾,除湿清热。方中药物补中、升清、泻阴火,起到健脾除湿,清暑益气的作用。

我们讲升阳益胃汤讲到了清暑益气汤,其实升阳益胃汤是一个抗疲劳的方剂,抗疲劳由三组药物组成,之前我们讲了表证引起的疲劳用解表药,暑为热邪,最易伤气耗津,心慌气短浑身疲劳是伤暑的主要症状,所以暑邪导致身体气津两伤时,我们用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暑邪伤及脾胃时,人形成疲困湿盛的局面,用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还有暑邪伤及的部位,以肠胃为主的症状时,我们就用到藿香正气散类方。

当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时,湿阻肠胃,或者平素饮食贪凉,过食冷饮冰镇啤酒之类,造成外面热里面寒,脾胃寒湿严重的情况,这时湿浊内阻,气机不畅,湿滞肠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患者主要以肠胃症状为主,呕吐,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这时最常用的就是藿香正气散,方中藿香用量偏重,既能辛散风寒,又能芳香化浊,升清降浊,配合苏叶、白芷辛香发散,外解风寒,兼可芳化湿浊,半夏、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厚朴、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桔梗宣肺利膈,既利于解表,又益于化湿,诸药相伍,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清升浊降,气机通畅。

当夏秋之际,天气闷热潮湿,暑温夹湿,湿重于热时,湿遏卫表,会引起很多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寒少汗,身体感觉沉重疼痛,浑身疲劳乏力,头重如裹,胸闷气短,没有食欲,午后身体发热。这种暑温夹湿的病症,多见于夏天最热的酷暑季节,每年的七八九月份,也是湿温病的多发季节,此时,暑热灼人,雨湿偏重,热蒸湿动,人体脾胃居于中焦,脾喜燥恶湿,湿盛之季脾胃功能呆滞,若贪凉饮凉,久卧湿地,将导致外感湿热、内伤脾胃,形成外湿郁遏卫表,内湿停滞伤脾的状况。这种情况的暑湿病程长,缠绵难愈,通常用解表发汗,泻下清热,滋阴清热等常见治法无效,甚至适得其反,这种情况的暑湿,治疗时最常用的就是三仁汤,方中杏仁宣肺,利上焦肺气,通调水道,以助水湿从下焦利出,白蔻仁芳香化湿舒脾,去中焦湿邪,辅以厚朴、半夏运脾除湿,行气散满,薏苡仁淡渗利湿于下焦,使湿从小便而出,辅以滑石、通草、竹叶清热利湿,以增强薏苡仁渗下清热之功。三仁汤中各药物相伍,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行,暑解热清,脾气健旺,三焦通畅。

治疗时,并不单纯拘泥于原方,可以根据病症和实际气候进行加减治疗。在临床中,我们运用三仁汤宣畅三焦气机,治疗疾病并不限于暑期湿温之证,只要是患者存在脾虚湿盛,湿热困脾,三焦气机郁结不畅的症状,都可以用三仁汤,三仁汤在临床运用是非常广泛的。我们县以前一位名老中医,三仁汤运用的出神入化,用三仁汤的几率非常高,根据患者病症用三仁汤随症加减治疗各种疑难杂症,都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当湿热并重时,湿热交蒸时,身热倦怠,肢体酸楚,湿蔽清阳,阻滞气机,故有胸闷腹胀的症状,甚至上吐下泻,热毒上壅,就会咽喉肿痛,在治疗时,最常用甘露消毒丹,泻火解毒,使湿邪得利,毒热得清,行气化浊,方中药物祛湿、清热、消毒,其中滑石清利湿热,并能解暑,藿香芳香化湿,辟秽和中,宜于湿浊壅滞之证,其芳香而不过于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藿香、石菖蒲、白蔻仁均辛温,开泄气机,芳香化湿,在热为从治,在湿为正治,共为臣药,此三药尤对湿阻中焦者更宜。藿香、茵陈合用则芳化清利,醒脾而助湿运,清热而能化浊。木通清利湿热,助滑石、茵陈导湿热而去,且通行气血。

甘露消毒丹重在清解渗利,芳化行气,解毒利咽,使气化湿亦化,湿化而热孤,热退而毒解。清热而不甚苦寒,化湿而不太香燥,宣发肃降,药物轻清平淡,不偏不倚。

三仁汤和甘露消毒丹,都能够清利湿热,但三仁汤是宣畅气机,使气机流畅,湿热分解,清热作用并不强,以治湿盛热微为主,甘露消毒丹主治湿热蕴毒,全方突出解毒化湿,其清热作用胜于三仁汤。三仁汤治湿温初起,卫气同病,三焦同治,也治暑温挟湿,偏重于化湿,为治湿重热轻者之剂,临证以头痛恶寒,身痛倦怠,午后身热,其热不扬,舌苔腻,脉濡为特点,甘露消毒丹治湿温时疫,临证以发热困倦,咽痛胸闷,舌苔厚腻为特点,甘露消毒丹突出解毒,为治湿热并重,或热重于湿,且蕴毒上壅者之方。上面我们讲了中暑的辨证施治,其实这与升阳益胃汤的治疗思路有相似之处,李东垣治疗疾病很多都是从脾胃论治,中暑伤及最突出的也是脾胃的问题,我们能够调理好脾胃,对解决疑难杂症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0)

相关推荐

  • 辨证论治(九九)

    我们前面学了脾脏的食疗禁忌和食疗的分类,这一节我们来学习药物对脾脏的调养,在长夏季节,最容易出现三种气候: 一.湿热并重,二.火热与干旱并重,三.雨湿洪涝. 这三种气候作用于人体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 ...

  • 气郁体质容易长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调理体质推荐一款三花茶!

    经常焦虑不安.闷闷不乐.唉身叹气.睡眠质量差.没有胃口--那你很有可能是气郁体质,这种体质很容易患上各种结节类疾病,体质调理可以常喝三花茶,有需要的不妨尝试一下.

  • 明.仇英《长夏江村图》赏析

    仇英<长夏江村图>卷,绢本青绿设色,纵99厘米×横148.4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幅作品源自北宋文学家·张耒(lěi)的<夏日>:"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 ...

  • 长夏江寺图

    [类别]绢本 [规格]44×249cm [年代]中国南宋 [作者]李唐 [收藏]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 <长夏江寺图> (Chang xia jiang si tu) [作者简介] 李唐(L ...

  • 明日小满,从现在到三伏前,全家一定这样吃!祛湿解暑,健康过长夏~

    小满 5月21日 四月初十 星期五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炎夏登场. 小满后,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民谚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说法. 小满养生要注意祛湿, ...

  • 长夏喝荷叶茶

    ​我喜欢把荷叶比作药中的淑女.它的味道苦涩中带着清香,功效温柔平和. 荷叶能平心火,却不寒凉: 荷叶能去湿气,却不燥热. 荷叶的功效 降脂减肥 健脾祛湿 抗疲劳 碱性食物 养胃,适合胃酸过多型胃炎.胃 ...

  • 苦瓜新吃法,清凉度长夏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天生自带苦味的苦瓜因为它独特的口味,而受到人们截然不同的对待.喜欢苦瓜的人把它视作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认为它带着清香的苦味能在夏天提高食欲. 而不 ...

  • 何为长夏?

    农历六月.季夏即为长夏王冰在补注<素问>时曰"所谓长夏者,六月也.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既长而旺.故云长夏"其认为长夏为农历六月<说文>解释为"长者 ...

  • 长夏之前,用好这味食药材,给孩子正确祛湿保健,安度初夏

    岭南地区.常给家人煲汤的家长们,一定对这个中药材不陌生. 相信很多家长能脱口而出:"这是五指毛桃呀!" 很多家长反映,比起其他家常食疗汤方,更喜欢喝五指毛桃煲出来的汤.它煮出来的汤 ...

  • 今日谷雨|长夏将至,祛湿健脾防过敏

    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过后,春天结束,将迎来炎热的夏季.此时,天气较暖,各地降雨量开始明显增多,空气湿度也逐渐增大. 谷雨养生要顺应节气变化规律,做到祛湿健脾防过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