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无咎四梅图

转自:象之

ID:xz67121223

扬无咎(1097~1171) 南宋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汉扬雄之裔,自称为草玄(扬雄)后裔,故其书姓从“扌”不从“木”。汉族,清江(今属江西)人。北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生于清江(今江西樟树),后寄居豫章(今南昌)。他诗、书、画兼长,墨梅艺术在画史上影响尤其深远,在当时也已经声名远播,有“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匹”之说。
扬无咎清高自守,生性耿介,不慕荣利,不俯仰时好。他并不是个专攻花鸟的画家,据宋人邓椿《画继》记载,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水墨人物画,师法北宋大画家李公麟,下过一番功夫,梅竹松石不过是他的文人游戏笔墨,但墨梅却成了他绘画艺术的标志性题材,大约正是因为梅花“傲骨凌霜”的品格,激发了艺术家人格上的共鸣吧。

宋 扬无咎 四梅图卷 纸本水墨 37.2cmx358.8cm

扬无咎的墨梅,祖述北宋华光和尚(释仲仁)。据吴元素《松斋梅谱》记载:“墨梅自华光始”,他长期居住湖南衡州花光寺,“植梅数本,每发花时,辄床于其树下终日,人莫能知其意。值月夜见疏影横窗,疏淡可爱,遂以笔戏摹其状,视之殊有月夜之思,由是得其三昧,名播于世。”扬无咎得华光画法而自有变法和发展,改墨晕花瓣为墨笔圈线,“变黑为白”,更能表现梅花淡色疏香、清气逼人的特性。

含苞

初绽

此卷作于画家69岁,是应友人范端伯之请而画,一共四段,分别为:未开、欲开、盛开、将残,描绘梅花从含苞到初绽、怒放、最后凋零的全过程。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朵兼以双勾和没骨结合,用笔圆润。全卷纯用水墨,不施任何色彩,但注意了浓、淡、干、湿、焦的变化,画面给人以斑斓之感。

据说无咎年青时所居之处“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斑藓,繁花如簇”,他常常临写摹画,因得其趣,最能表现梅树的形神,所以他的画既工致逼真又富文人豪放的写意情趣。卷后有自书《柳梢青》咏梅词四首,书法笔势劲利,得欧阳询真髓,词风婉约清丽,将梅花自开至谢的过程比作美人从少女到迟暮的一生,暗寓一种隐情,引发观者无限的情思和感怀。

怒放

凋零

此卷曾经《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珊瑚网书画跋》、《过云楼书画记》、《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等著录。嘉庆初年为陆谨庭所得,专门筑“四梅花阁”以庋藏之。后流落于外邦,被程桢义用“番钱三百枚”购回,当时传为艺林盛事。又有元吴镇,明沈周、文徵明、项元汴等人收藏印记,前后多达三百余方,是扬无咎一件流传有绪的名迹。
柳梢青 咏梅诗四首:
喜欢就请转发分享
- END -
(0)

相关推荐

  • 柳君然画花鸟“为时人赞许”

    花鸟画名家柳君然,大风堂张大千门人也.1949年2月,张大千的红颜知己李秋君题签抄录了一份<大风堂门录>,曰:"柳君然 男 江苏吴县."柳君然1901年生,民国(191 ...

  • 中国古代画墨梅最优秀的几个大家

    11分钟琵琶--.月儿高.mp311:54 来自诗书画艺术与生活 历代擅长画梅者甚多,但原作流传至今还能看到的佳作已经不多见了,笔者从收集到的资料,以及根据他们在绘画历史上的影响力和画梅水平,选了四家 ...

  • 孤标雅韵 | 杨无咎《四梅图》   精品

    2020-11-17 13:15 杨无咎(1097~1171)字补之,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 ...

  • 扬无咎雪梅图

    扬无咎存世梅图仅两卷,此雪梅图为其一. 南宋 扬无咎  雪梅图 绢本水墨 27.1cmx144.6cm 北京故宫藏 不知是否风气使然,画中梅花与间杂的竹枝自上而下布势,似文同<墨竹图>.反 ...

  • 宋代画家杨无咎国画梅花作品《四梅图》《墨梅图》

    杨无咎(1097-1171),宋词人.书画家.字补之,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 ...

  • 扬无咎《四梅图卷》鉴赏

    扬无咎 四梅图卷 局部高清

  • 元青花人物故事梅瓶~二十四孝图

    元青花梅瓶美品欣赏.官窑元青花之美!我们喜欢瓷器是打心里喜欢.可以真正的读懂它!瓷器的工艺流程.青料运用.绘画技法:器型神韵画工神韵.微观宏观的老化.胎骨配方等等!但是我发现了一件事很久了.很多人玩瓷 ...

  • 仇英 | ​ 二十四孝图 ·(一)

    仇英(约1497-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中国明代绘画大师,明四家之一.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 ...

  • 二十四孝图,孝感动天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l ...

  • 关山月、黎雄才《松梅图》

    20世纪是中国艺术史的重要时期,伴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中国各界都掀起一股变革之风,艺术界也致力于传统革新.这一时期,有徐悲鸿的"西式"中国画,有林风眠的"洋画&quo ...

  • 大师陈少梅国画《二十四孝图》孝感天下

    大可写意2019-08-11 17:14:44 陈少梅(1909-1954),一代国画巨擘.其<二十四孝图>作于1938年,当时陈少梅30岁,正是画艺步入成熟期且精力旺盛的时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