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邪相争话伤寒(253~262)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二)

    麻黄汤里用到了杏仁,我们在第六节里讲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中讲到了杏仁,杏仁有润肺止咳除痰,润肠通便的作用,杏仁在麻黄汤里的作用就是润肺的,因为麻黄遇到桂枝就会发表,麻黄会把肺里津液发散掉,所以,加上杏仁就 ...

  • 中医治疗感冒第2方,不想打针输液的可以学...

    中医治疗感冒第2方,不想打针输液的可以学习一下,简单4味药,作用不简单 麻黄汤<伤寒论> [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药证]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外感风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3,24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56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这一条的字面意思是说病家六七天没有解大便了,还有身热.头痛的表现,最常见的情况是阳明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5,36条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方五.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 ...

  • 正邪相争话伤寒(323~333)

    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方二十二.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

  • 正邪相争话伤寒(303~312)

    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方三. 黄连 四两  黄芩 二两  芍药 二两  鸡子黄 二枚  阿胶 三两.一云三挺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 ...

  • 正邪相争话伤寒(283~292)

    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脉紧是正邪交战的很激烈,这时邪气在努力攻城,正气在拼命抵抗,城门肯定是紧闭的,所以不可能汗出.现在反汗出,那 ...

  • 正邪相争话伤寒(273~282)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和太阳都主开,但一个属阴在体内开,一个属阳在体表开.在体内开就是布散水谷精微给全身,在体表开就是保卫机体不受外邪侵犯 ...

  • 正邪相争话伤寒(263~272)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是初生之阳,象是一个小男孩,将来的前途未定,不知道会从事什么职业,而且能不能长开也是问题,外界的环境顺畅它就可以升出来,外界的环境压抑它可能被压着不能出头 ...

  • 正邪相争话伤寒(170~200)

    1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三十二.(用前方.) 脉浮发热是正气趋于体表去抗邪,无汗是邪气把体表封锁的比较严密,这时正气需要的是鼓足劲 ...

  • 正邪相争话伤寒(140~169)

    140.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一作纵)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由于学力所 ...

  • 正邪相争话伤寒(110~139)

    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一作二日内烧瓦熨背大汗出,火气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 ...

  • 正邪相争话伤寒(80~109)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方四十二. 栀子(擘,十四个)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本条有点让我百思不得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