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实何须虑——《论语》悟读【139】
相关推荐
-
【第385期】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35章》怎样理解“当仁不让于师”?
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35章>怎样理解"当仁不让于师"? 15·35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这里的"当"字,指面对. ...
-
【第143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4章》孔子因何感叹“觚不觚”?
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4章>孔子因何感叹"觚不觚"? 6·24 子曰:"觚(音gū)不觚,觚哉!觚哉!" 觚:古代酒器,上园下方,有棱,容量二升 ...
-
【第151期】音频学《论语·述而篇第3章》怎样理解孔子所忧四事?
音频学<论语·述而篇第3章>怎样理解孔子所忧四事?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音xǐ),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讲:讲习,研习.徙:迁从. 孔 ...
-
祝东 | 论儒家仁、礼关系:基于符号学的考察
摘 要 西周的礼乐文化制度其实就是一套符号系统,用来规范人的各种表意活动,礼起到调节先民社会内部行为与关系的作用.礼崩乐坏之后,孔子以仁注礼,礼只有传达出仁的意义才符合孔子的仁礼关系.孔子之后,孟荀一 ...
-
【第387期】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37章》何为“敬其事而后其食”?
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37章>何为"敬其事而后其食"? 15·37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所谓"后其食",就是把 ...
-
君子何须怕流言——《论语》悟读【142】
流言,当止于智者. <论语>第六篇第二十六章: [原文]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通"悦").夫子矢(发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 ...
-
何须汲汲他人知——《论语》悟读【361】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论语>第十四篇第三十五章: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 ...
-
道不同何须为谋——《论语》悟读【453】
道不同不相为谋, 志不同不相为友. <论语>第十八篇第三章: [原文] 齐景公待(对待.礼遇)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 ...
-
万千思维输中庸——《论语》悟读【340】
塑脊梁中不偏,立德行庸不易.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卫国的大夫)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 ...
-
惟其义尽故而仁——《论语》悟读【339】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仁故能爱.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三章: [原文] 子路问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子曰:"若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之 ...
-
诚意胜智千百倍——《论语》悟读【341】
以诚立笔走龙蛇,凭信争气冲霄汉.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五章: [原文] 子曰."臧武仲以防(地名,武仲封邑)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yāo,要挟)君,吾不信也." [译文 ...
-
德才兼备建伟业——《论语》悟读【338】
德才兼备建伟业,文武双全展宏图.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二章: [原文] 子曰:"孟公绰(chuò,鲁国的大夫,为人清心寡欲)为赵魏(晋国最有权势的大夫赵氏.魏氏)老(室老,卿大夫 ...
-
世道从来非诡道——《论语》悟读【342】
世道从来非诡道,人心自古是良心.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晋文公谲(jué,欺诈)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 ...
-
人生最难是从容——《论语》悟读【337】
无言花自香,淡定人从容.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