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十二年(二)

不多久四种解决方案公佈了:留校继续升学的同学有的暗自高兴,有的掩饰不住自已,有的甚至向被公佈下放的同学投去异样的眼光。意味着这些人的前景,前途一派光明。留城的同学也松了口气,因为残疾照顾意味着他们可以在城里得到一份工作安排,上述两种情况意味着他们有了铁饭碗。而家在农村的同学则别无选择一一回乡。如乔永星同学,朱明歧同学,还有其他同学。而我们属于下放插队的同学似有一种淡然,沉默然而又激愤的感觉,不甘不服而又无奈的感觉。不丢人!因为我们属于即将奔赴一一广阔的天地一一农村这个大学一一去接受一一再教育了。去从事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一一修地球去!从此定格在我们只是初中毕业生!同学同窗五年(学习三年,"革命"两年)在那一刻割裂了!以致几十几年,几十年后再聚首,仍颇有微词,仍愤愤不平!也难怪当时。
 
实事求是地说,母校在下放地点(公社)的选择上还是周到的。一是南洋公社,两是步凤公社,这两个公社以种棉花为主,盐碱吸沙土下雨天不烂,离城不远,,交通在当时来说也较为便利。况且南洋夲身一直是盐中学生忙假劳动基地,两地的干部群众素以待人热情周到。学校在下放人员建组方面出了两条:一是自愿组合,至少满八人以上,二是自愿组合人不够基准数则学校协调,也可自已去协调,分批实施。获批下放建组的同学可自行去这两地实地了解。

我和我们原师专后教育学院大院的在盐中上学的王一民、丁丰三人一起去南洋走了一遭,后又与盐中其他几位同学共同组成一个知青组。其中有沈德跃、哈中培,孟凡成(三人都是高三),加上王志山(高二)后又陆续加入卢万年,哈中和,邱丕华(我的弟弟,年龄最小才十五岁)共十人。因哈中培,哈中和弟兄俩是回族,故后来单独砌两间知青房给他们住。
 
下一步是办下放手续了,那时派出所就在盐中西大门对面,户籍警办事效率挺快,也很简单,一纸文就行了。这是六八年六,七月份的事。在第一批如李瑞安,徐秀銮,刘锦云等八月八日下放后,我们在静静地等待第二批确定在八月二十七日。进入了向母校老师,向父母家人,向同学,向盐城县城一一告别的时刻。县城一一已没有了我们的户口,我们将不是城里人,呆不下去了,做学生,做工人,做商店营业员甚至去拉扳车都与我们一一无缘了。我们将是农村户口了,即将是知青式的农民了,将享受宪法赋予的劳动的权利了!
【作者简介】邱丕民,盐城人,盐城中学1966届初中毕业,1968年8月到原盐城县南洋公社新乡三队插队劳动,1979 年回城。1981年起任盐城中学司务长,招待所所长,宿舍管理员兼司务长。2003年任新校区司务长,直至2014年卸任。
(0)

相关推荐

  • 那年深秋,盐中高三师生为少先湖清淤泥

    深藏在盐中巷1号里的盐中,是一所"春有花.夏有果.秋有香.冬有绿"的学校,是一所有山有水的大美校园. 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共青山.山,不能算高,但因为有过特殊的来历,那是我们前辈 ...

  • 知青回忆: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

    高大的剑杆杨树,整齐.端直耸立在宽阔的柏油路旁.一行行茁壮,枝繁叶茂.沿着林荫遮蔽的这条平坦大道,就来到了山川秀美的枣园村. 阳春季节,从农田基建工地收工回来,我接到公社的招工通知,被录取到西安铁路局 ...

  • 【那年,我十八岁】/ 王卫国

    那年,我十八岁 王卫国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四年四月 ...

  • 邱司务长的岁月记忆

    (豆棚篱落@刘红 按: 本文是盐中已退休的食堂司务长邱丕民写的文章.他本是在手机上,用手写输入法,一段一段写了,发在盐中退休老师群里的. 手写,并一段一段发,真是不容易.他写得这样细腻,这样有章法,挺 ...

  • 这位女生,你还好吗?(邱丕民 )

    (盐中校园,体育馆) 去年三月份,阳光和煦,春暖花开.三轮车载着我和我家属,行驶在迎宾路上.一路向南,我们到十多里外的市行政服务中心出入境窗口,领取护照,顺便做一次春游. 迎宾路,始建于一九九四年,北 ...

  • 南洋十二年(二十一)

    农村的大地,一年四季变換着不同色彩.金秋十月站在场头制高点朝西望去一片棉海,一人高的棉花枝上棉桃累累,竞相开裂,绽放出朵朵白絮,似白雲,似白雪,洁白无暇.调头东望,沉甸甸,黄灿灿的稻穗压弯了腰,埋在枝 ...

  • 南洋十二年(二十)

    28.该替他考虑考虑了 一九七三年中共十大召开,七四年召开了四届人大,周恩来总理拖着沉重的病体在大会上勾勒"要在夲世纪末使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宏伟蓝图.中美关系因尼克松七二年访华 ...

  • 南洋十二年(十九)

    26.队里来了个大学生   稻田里,他头戴草帽,顶着烈日,赤足卷裤,一行行一株株在仔细地数,认真地测量,准确地记录,是那样的专注,微风下稻叶在缓缓摇摆,仿佛在欢迎这位年轻的,充满朝气和科学精神的农学院 ...

  • 南洋十二年(十八)

    25.又一"发明",工分打折   七四年元旦刚过,中舍河工我因年终决分方案在陈姓农家也就是裁缝师傅家同队干部研究方案最终定夺.我先大致汇报了一下七三年粮棉副业总收入情况,鉴于七三年 ...

  • 南洋十二年(十七)

    23.母子情深 为队里辛勤耕耘八年的大水牛病倒了.终于连站也站不起来了.小牛静静地依偎在牛妈妈身旁,不时㖭㖭牛妈妈脸.这是队里惟一的一大大水牛,年初生下了小牛犊,是头公的.生小牛的时候队干部和饲牛人都 ...

  • 南洋十二年(十六)

    22.那米真香 知青组里就剩下弟兄俩了.七十年代初知青有一部份招工进厂了,户口也迁走了.还有一部份知青不是投亲靠友就是"想方设法"离开到社办厂,街道工厂或大厂做"临时工& ...

  • 南洋十二年(十五)

     21.挑秧草 记得有一年,弟弟在船上称秧草,社员杨书英挑的秧草称过后往船仓一倒,一条地皮蛇钻了出来!把人吓死了.   星星还在天上吊着,月亮还在天上挂着,大地一片安静,昨晚十点钟才把一船秧草下完,回 ...

  • 南洋十二年(十四)

    19.研究?"烟酒"!   直到现在,文彬老书记提当年事总忘不了恢谐几句.说邱会计"发明"了几件事情,而且一经"发明"迅速"传播& ...

  • 南洋十二年(十三)

    18.当会计   被选为生产队会计."内当家"这个"家"不好当,而且是个穷家.当初就是取个钱还要到公社信用社,来回二十里地.    "一打三反&quo ...

  • 南洋十二年(十二)

    17.被抽到"一打三反"工作组   一九七O年,原盐城县副县长陆荫吾同志被"解放",担任南洋公社书记.陆书记蹲点在新乡大队.毕竟是老县长,很受爱戴和崇敬.这年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