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琐忆(1)粪窝子||章永海

(0)

相关推荐

  • 独特的公共厕所

    今天,让学生写的临海试卷中有一篇名为<老街担家>的现代文阅读,写的是挑粪人老干每天早起负责挑走老街各家各户的粪水,街坊邻居称他为"担家".      我想到眼前的00后 ...

  • 古谷:​摊子口往事(中篇连载11)

       草药医生崔银安     文/古 谷 严格说来,崔银安不是摊子口的居民,他是南岸区文峰乡老厂(地名)的农民,住家离摊子口有十多里路.他是1962年初,被生产队派驻到摊子口地区来收粪的人民公社社员. ...

  • 冲厕所时,马桶一定要盖!非常重要!

    想要趋吉避凶, 来南翌说风水官方视频号看看!

  • 童年的经历,久远的记忆

    那天徒步汉街,在河边看到一组雕像,挑担下河,在水边洗马桶,许多朋友看到这个雕像觉得生动有趣,并不知道它的含义,纷纷去雕像旁合影留念,我一句话,让她们止住了拍照的冲动,并撂下一句话:你这人怎么总让人扫兴 ...

  • 谁还记得泥土的芬芳?

    今天看搜狐新闻,福州有所小学安排六年级学生值日打扫厕所,遭到个别家长投诉抗议,说是每次扫厕所孩子都恶心的呕吐,上学是为了学知识,绝不是扫厕所.双方的道理无心点评,却让我回想起小时候掏厕所的经历. 年过 ...

  • 老北京风景:掏粪工

    我们现在的卫生间,在老北京,人称为"茅房",从这两个字就可以看出其形貌的简陋.条件好些的四合院,在院子西南角上盖一小房,挖坑儿砌砖,就是大小便的地方了.如果是大杂院住几十口人,一般 ...

  • 儿时琐忆(2)农家肥 ||章永海

    作者手记:之所以进入耄耋之年还写此儿时琐忆,主要是受胥全迎老师的启迪--我正在拜读他的赠书<忆清江>.读着读着竟勾起了对许多往事的回忆,想把它记录下来,那就从儿时开始吧! "庄稼 ...

  • 儿时琐忆(5)小滿三日 ||章永海

    5月21日,农历四月初十,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也是初夏后的第二个节气.每年的小满,我都会不由回忆起童年时代奶奶总会重复唠叨的两句农谚. 一是"小满三天遍地黄",说的是小满后 ...

  • 儿时琐忆(4)勤劳善良,封建保守 ||章永海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就一个勤劳善良而封建保守的家庭.我的父亲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全家经济生活的收支,皆依赖于父亲的运筹,他的思想直接主导着家庭的思想意识形态(这一点不一定是他意 ...

  • 儿时琐忆(6)与牛为伴学农活 ||章永海

           我是农民的儿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跟着父母学干农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倒也学会了不少本领,特别是与牛为伴的农活儿,都能提起我的兴趣.        在农业合作化以前,一般有十亩以上土 ...

  • 儿时琐忆(3)亦粮亦蔬,自给自足 ||章永海

    作者手记:之所以进入耄耋之年还写此儿时琐忆,主要是受胥全迎老师的启迪--我正在拜读他的赠书<忆清江>.读着读着竟勾起了对许多往事的回忆,想把它记录下来,那就从儿时开始吧! 解放初土地改革时 ...

  • 儿时琐忆(7)广惠寺和广惠初级小学 ||章永海

           广惠寺座落在老石桥街东首约300--400米处,北邻里运河,南傍一条宽不足40米的小河(可能叫文渠河).寺庙呈一方形独院,院门朝东,院中有一硕大的香炉.记忆中广惠寺规模不大,畧呈长方形, ...

  • 儿时琐忆(8)少小未识运河美 ||章永海

         从呱呱坠地到年逾八旬进入耄耋之年,八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回首往昔,从弹小球,滚铁环,到读书求学入职工作,再到退休赋闲,仿佛一场人生长梦.        梦开始的地方,就在古运河边.我这个喝着 ...

  • 【往事】儿时琐忆(9) 婆媳俩的针线匾 ||章永海

    从我孩童时开始记事的时候,就记得家里有一个专属于妈妈的物件--针线匾.是一个直径大约50公分左右深10公分左右的浅钵形状的柳条编制品.是专门用来盛放针线类物品的.我记得妈妈的针线匾里的物品有:剪刀,针 ...

  • 【往事】儿时琐忆(10) 拐磨 ||章永海

            在我童年时代,上世纪的40,50年代,大多数农村人家自己种粮自己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粮食加工也都是一家一户自己解决.记得那时候加工粮食的主要工具就是磨--又称石磨. 那时候,有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