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水-遇见茶

注:本公众号的所有图文均出自作者本人,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麦浪孤帆”)


山野漫烟弥雾,孤人攀枝捻茶。

惊风穿云引日,摇曳几支残花。

露水(其实是路水,一路皆水),由于海拔较高常年云雾缭绕、宛若仙境,随便将目光丢在什么地方都能沾些曼妙之美。

露水的雾弥漫四季,随意几步就能湿了头发。这里的空气能醉人——清新且没有杂味;不用费力辨别空气里的香来自什么地方、因为它来自任何地方,只轻轻的来、茶与花果间掺些许清清凉凉。

茶香与花香在高山顶上结了一层,即拌着雾气化成露水凝聚在每一片叶与花瓣,也交织着、穿过鼻腔到达每一个过客记忆最深的地方。它们不在意你喜不喜欢,只要路过就染一遍;恐怕再浑浊的灵魂久居此地也会被藏满茶香花香的雾气、露水将灵魂洗涤得干净清透。

这里大部分地方都种茶、且是自古种茶。露水也是有上了年纪的茶园的,只是那些老乔木大多属于茶厂,零散分布的也大多被茶厂收购。

台地茶大多是八九十年代自己开荒而种植的,所以大多隐藏在密林中;后又退耕还林种植了一部分,陆陆续续几十年下来茶园也连城了片。如今种茶人渐老、茶树却依旧年轻,要成为老树得是几代人的守望,而此刻还在路上。

茶叶,一直都是山里人的主要经济作物,它们在四季中为自己调配着最“时节”的味道。曾经用茶换盐巴和其他生活必须品,或压桩、或压沱,然后跨上马背、踩着脖铃声去找寻希望。如今也在壮年时沿着路奔向远方,只是现在已经不在赶马扛茶换盐巴。

近些年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穿行在茶地间的依旧是年长者居多。常见老人摘茶、而孙辈娃娃们摘果的景象。快乐的孩子们在哪里都能笑嘻嘻的,他们也摘茶,只是常被旁的事情吸引,所以开小差实在很正常。老人们偶尔抬头撩一嗓子“回来,罢乱跑”也总在雾里山谷回荡。

现在茶厂就在村子周边,所以摘了茶的人们大多卖鲜叶,这样一来就省去了不少炒制、晾晒之类的麻烦;只是希望触碰原汁原味的喝茶人就少了许多中奇妙相遇的可能,算是一种小小的遗憾。

毕竟,茶厂包装好的和农家铁锅炒制的还是有些差别;区别是人工的烟火气息更浓、且每一份茶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

由于刚下过雨,到了集市上没遇到茶叶,不免有些失望;在回程路上还在嘀咕自己来得时间不对,正砸嘀咕却见有用塑料袋拎着茶的母女俩晃晃悠悠的向着集市走去。

欣喜之余就是一脚刹车,这是我遇见的第一份茶,来自一对母女。言语间能听出,这位年轻的母亲并不善于做生意,而女儿也并没有插话的想法;攥着母亲的衣角侧身藏到了母亲身后,看来我还是有几分“坏人模样”的。

这份茶条索紧结、白毫张扬(我怀疑是不是没有揉制过,可从茶叶的形态来看,不仅是揉制过、如而且还是很仔细的揉制)、闻干茶、香的有些沉闷,我觉得是这边的雾气太大不能很快晒干导致的——算失了太阳的香气。

由此可以断定——这份茶来自公路以上的高山(海拔1500以上);高山雾大,少见阳光。

这份茶一共一公斤多一点,母女俩要五十五块钱。虽香气打了不少折扣、已经算不上好茶了,但价格也不高就果断拿下,想看看入杯会不会给我另一种惊喜;还有,那个小女孩或许能因为这一点点钱而得到一件漂亮的衣裳,农村长大的我很清楚那是种什么样的欣喜之情。

买到茶后觉得空气又比之前清新了不少,不过雾依旧拢在四周,稍远一点的路过也完全可能被错过。因此为了不错过,我就只好将车速放慢。

拐个弯之后,我见到一个老头打乱着一堆凝结了很久的雾往集市方向赶——而他手里拎着的正是我今天遇见的第二份茶。

这份茶差不多三公斤,茶叶是用塑料袋装着的,一开袋就一阵很沁脾的茶香。条索散漫,应该是没有仔细揉制、色泽金黄、白豪乖张,可以说这袋茶自开袋的瞬间就已经将我拿下了。

这一份老爷爷要六十块钱一公斤,他说:“有两公斤八两,加上买袋子的两块钱一共要一百七、不要袋子一百六十八”。

最后要了袋子,一百五成交。

这份茶来自海拔较低些阳光较为充足的地方,海拔1400左右。

最后一份来自一位正在卖鸡蛋的老奶奶,我遇到她时她正在算账:“土鸡蛋一块五一个,一共一百块钱·······阿罗罗喂——我不会算哗·······”对方的两三个人抬着手机给老人算了半天,可老人还是不认可。

我过去问茶,她就:“小伙子,你先帮我算一下账噶,鸡蛋一块五一根(个),一百块要给他们几根(个)?”

“六十六根(个)鸡蛋的话么九十九块,泥找他们一块钱;六十七根(个)的话让他们再补给你五毛钱。”

“你罢豁(欺骗)我嘎!”

“咋会嘛?不会呢!么是这种(或者这样),二十根(个)一份呢拿,一份三十块;多出来呢再重新算·······”最终是十个一组十个一组付钱才搞定的。

她的茶一共两公斤半,要五十一公斤。这个是家里算好的,一百二十五元整。鸡蛋是个意外,她原本打算那么多一起卖的,平常都是十个、二十个,这次遇到大客户、所以有些懵了。她们这辈人,读过书的少,所以吃了不少没文化的亏。

这份茶较前两份比较的话,香味居中、比第一份浓却没有第二份通透。条索较第二份紧实、色泽金黄、白豪依旧乖张。而这一份茶的主人家应该离公路不太远,如若不然怎么可能拎着这么多鸡蛋来卖、还是走着来的,所以茶地海拔也应该1500左右。

回到家赶紧泡茶,一叶一芽是墨江人摘茶的习惯、也是我们茶杯中的常态。

或许是因为新茶的缘故、汤色略显浑浊,但是茶汤无苦涩、甜与香有序的在口中出现、回甘非常舒服、喉韵悠长。

缺点是耐泡度稍差,毕竟树龄不长。树龄小的喝着有些飘,这就是岁月的美好了,需要沉淀才能由内而外的美好。

我在想,如果是春天遇见这些茶会是怎样?对于春,就先期待着了,至少秋没叫我失望。

无论如何,我都打算入冬之后再来一回。为的是再寻一份去掉“水味”的娓娓道来和云雾缭绕间才有的奇妙味道。

村庄静静的守望着大山,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出生、成长。大山滋养着茶、茶又供养着人们、人们百年之后又将一切归还大山······

村子里的老人还有跑过马帮的,如今年已近百却依旧硬朗——他们自称“老撵山狗”。他们喜欢坐在大核桃树下,讲述关于脖铃回荡过的一个个远方;他们总在讲、总讲得不一样。

远方有盐巴、有财狼、有受伤的马、有再也回不来的兄弟······

喝茶了,改天接着叨叨。

(0)

相关推荐

  • 基诺族“凉拌茶”、白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吃茶”法,你知道几个?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云南茶叶的不同风味:普洱.滇红.月光白茶是云南的宝藏茶叶:景颇族"腌茶".壮族"甜茶".白族"三道茶&qu ...

  • 刚刚好遇见你,刚刚好遇见茶,刚刚好的离别,我知道刚刚好遇见你。

    原创文字,落地的茶叶知识,方便的操作手法,我们一起努力,只为一杯好茶. 刚刚好 一切都是刚刚好 一杯茶,温的,热的,凉的-- 一个人,远的,亲的,近的-- 天空,蓝的,灰的,晴的,雨的-- 心情,喜的 ...

  • 杜南发:遇见茶寮

    www.zaobao.com 2021年4月3日 3:30 人生的偶遇或者错过,如同风雅的茶寮,或世俗的茶馆,一样都是人间滋味,一样含蓄着人情和世情,如同一缕淡淡的茶香,因为有人有心,才会有味. 几年 ...

  • 露水-寻茶

    注:本公众号的所有图文均出自作者本人,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麦浪孤帆") 一路上的景色变化如人间入了仙境,其间路过的美好犹如刚刚过去的雨带来的一阵清新,并无法用几个字来说清 ...

  • 遇见茶,遇见白毛尖雀舌

    白毛尖又名"都匀细毛尖"."白毛尖"."鱼钩茶"."雀舌茶". 其茶牙尖细如条,色泽绿中带黄,白毫特多,茶水甘爽.清香. ...

  • 在闽南,遇见茶米香

    安溪之山郁嵯峨,其阴长湿生丛茶, 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供万家, 迩来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 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 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 真伪混杂人瞶瞶,世道如此良可嗟 ...

  • 第一次遇见,带着龙眼与黄杏果香的正山小种野茶,太香了

    <1> 去桐木关的时候,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春日. 是那种可以把人晒到全黑的阳光. 当然,最后,我们还是不能幸免地晒黑了,并且,还生了满背的痱子. 到喝那杯从桐木带回来的正山小种野茶的辰光,李 ...

  • 春茶季见闻:恼人的雨水青、露水青,岩茶制茶师们个个苦恼不已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要问茶农做茶季最恼人的是什么事,他们肯定会异口同声回答你,"下雨最恼人!" 如果可以,他们肯定要 ...

  • 花乡茶谷遇见美好

    找一个人,真心相对!! [花乡茶谷遇见美好] 清晨,人还未醒,鸟儿就醒了.还有那些花花草草,睁着明媚的眼睛. 推开窗,呼吸.绿意葱茏.映入眼帘的还有,那朵云,白得那么纯粹. 一朵红花,于烁玉流金的六月 ...

  • 遇到好茶,如同遇见对的人

    一个飘逸闲适,清幽淡雅的环境,沏上一杯好茶,让自己置身这种环境之下,以清净闲适的心情来品茶,伴着淡淡茶香来品悟人生,感悟生活.一方陋室,亦能心静自如:一壶淡茶,仍品恬然生香. 生活中有太多无可奈何的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