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题库: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0)

相关推荐

  • 药物研究中药物晶型研究的意义及其方法

    [导读]固体化学物质的的多晶型现象最早在1832年由俄国科学家乌勒等人在研究苯甲酰胺化合物时最先发现.多晶型在固体药物中是一种常见现象.药物的晶型不仅对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影响,还与制剂制备工艺,质量以及 ...

  • 沥青分子组成与化学结构的分析方法简介

    石油沥青的主要组分是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以及2%~3%的沥青碳和似碳物.沥青的结构以沥青质为核心,吸附部分胶质,构成胶团,胶团在饱和分和芳香分中分散形成均相混合物.沥青的分子组成和化学结构直接 ...

  • 【考试必备】环境监测问答之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考试必备】环境监测问答之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 环境监测题库:酚氰污染物的测定

    氰化物 一.水中总氰化物的定义,及包括的种类: 水中总氰化物是指在磷酸和EDTA存在下,在pH<2的介质中加热蒸馏,能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 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多为碱金属.碱土金属和铵的氰化物) ...

  • 环境监测题库:含氮污染物的测定

    含氮污染物的测定 一.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时,常见的干扰物质有: 有脂肪胺.芳香胺.醛类.丙酮.醇类和有机氯胺等有机化合物,以及铁.锰.硫等无机离子,色度.浊度也干扰测定. 二.纳氏试剂比色法测 ...

  • 环境监测题库:环境空气原子吸收法分析

    原子吸收法 1.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染源中铅时,若玻璃纤维滤筒铅含量较高,该如何处理? 使用前可先用(1+1)热硝酸溶液浸泡约3h(不能煮沸,以免破坏滤筒).从酸中取出后,在水中浸泡10min ...

  • 环境监测题库:地表水采样问答

    一.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1) 监测断面必须有代表性,其点位和数量应能反映水体环境质量.污染物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力求以较少的断面取得最好的代表性: (2) 监测断面应避免死水.回水区和排污口 ...

  • 环境监测题库:废气空气采样问答

    环境空气采样篇 一.环境空气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 (1)在监测范围内,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质量信息. (2)监测网络应考虑获得信息的完整性. (3)以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为基础,根据监测 ...

  • 环境监测题库:水质现场监测

    现场监测的问答题 一.测定水中臭时,如果水样中存在余氯的处理方式: 水样中存在余氯时,可在脱氯前.后各检验一次.用新配的3.5g/L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液脱氯,1ml此溶液可除去1 ...

  • 环境监测题库:高效液相色谱法

    环境监测题库:高效液相色谱法

  • 环境监测题库:电化学分析

    一.水质监测项目中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与应用: 电化学分析法大致可分成5类: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电解分析法.库仑分析法.伏安法和极谱法. pH:玻璃电极法: 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法: 电导率:电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