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染色体
相关推荐
-
什么是克氏综合征
正常人的染色体有23对共46条,其中男同胞的性染色体由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组成,故男性的染色体核型是46;XY.如果一个男性多了一条X染色体(即47;XXY,)即为克氏综合征. 什么是克氏综合征 ...
-
男性中最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克氏综合征
DSD可分为性染色体DSD.46,XY DSD和46,XX DSD三大类,其中性染色体DSD主要与性染色体核型异常有关,主要包括特纳综合征.克氏综合征及各种嵌合体等,而特纳综合征在前面已经为大家介绍过 ...
-
女性性发育异常
女性性发育异常 分类 · 46,XX型DSD · 46,XY型DSD · 染色体异常型DSD 一.第二性征发育正常的性发育异常 苗勒管发育不全综合征 (M ...
-
拥有xx染色体的男性,他们如果结婚生宝宝,是不是只会生女儿?
对于绝大部分哺乳动物而言,性别从受精那一刻开始就决定了,因为哺乳动物拥有一条决定性别的Y染色体. 在哺乳动物细胞内,Y染色体和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配对,由于它们决定性别,所以被称 ...
-
47,XXX综合征遗传学诊断与分析
XXX综合征是属于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ex chromosome aneuploids)的主要形式之一,该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患者体细胞核中有一额外的X染色体(其染色体核型为:47,XXX).由于大部分 ...
-
染色体异常与自然流产
本文刊登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36(11):1045-1050 DOI:10.19538/j.fk2020110104 [引用本文]邵雨菡,颜军昊.染色体异常与自然流产[J ...
-
性发育异常疾病
性发育异常疾病 染色体性别异常疾病 性腺性别分化异常疾病 表型性别分化异常疾病 重点难点 掌握 性发育异常疾病的诊断 熟悉 性发育异常疾病的分类 了解 性发育异常疾病的发表机制 性发育异常疾病概述 · ...
-
罗氏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发生机制及遗传咨询
导 读 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约占21-三体患者的4%.核型染色体数目为46,其中包含一条罗氏易位染色体,通常由一条D组或G组染色体与一条21号染色体的长臂通过着丝粒融合而成,分为非同源和 ...
-
常染色体病[常染色体病]
除Turner综合征(45,X)及个别病人外,大多在婴幼儿期无明显临床表现,要到青春期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障碍或异常. 克兰费尔特综合征 又称小睾丸症.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克氏征.XXY综合征.新 ...
-
颠覆!庄小威团队发表《Cell》揭示人类染色体3D结构成像
11-26 15:25 在高中课本中,人类的染色体被描绘成X形,就像两个热狗卡在一起.但是,这些结构并不准确.Jun-Han Su说,"在90%的情形下,染色体并不是这样存在的." ...
-
人类染色体奇妙物语
来源:华大医学(bgidx-dyh)
-
人类源流——人类Y染色体1
分子人类学产生于二十世纪60年代,它是分子生物学与人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从60年代开始,一些分子生物学家逐步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人类学研究领域,试图通过研究人类DNA中所蕴藏的遣传信息来揭示整个人 ...
-
人类源流——人类Y染色体2
5.现代智人与古人类混血 约20万年前,智人的'亚当'和'夏娃'产生.粒线体DNA与化石证明现代人类大约于20万年前起源于东非.与其他动物相比,人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具有抽象思维.语言.自我意识以及解 ...
-
人类源流——人类Y染色体3
6.Y-C单倍群 Y染色体C-M130单倍群是Y-CF两个分支中的一支,C的地位与F相当.Y-C人群发现于除非洲以外的各个大陆古代人群中,是中亚.西伯利亚.北美和大洋洲一些土著部落的主流单倍群.在早期 ...
-
人类源流——人类Y染色体5
13.Y-Q单倍群 Y-Q系是远古时代唯一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过扩张迁徙的单倍群,几乎走到过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除美洲的印第安人在500年前欧洲人进入之前因缺少其他人种竞争,并随着欧洲殖民者到来,同时带 ...
-
人类源流——人类Y染色体6
14.Y- R单倍群 印欧人种在分子人类学上主要属于Y-R系.分子人类学越来越精细的研究,正在越来越清晰地勾画出人类种族迁徙和文明发展史.虽然Y-R系诞生很早,大约27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于中亚P集团 ...
-
复旦学者用Y染色体侦破人类起源,还用茶来捕捉经络|线粒体|人类进化|表型|人类起源|科学
三星堆遗址发现6处新祭祀坑后,三星堆文明来自古埃及.古巴比伦,甚至外星人的说法又在网上流传开来. "三星堆遗址并不神秘."很快,分子人类学家李辉就写了篇文章反驳,"向前追 ...
-
人类基因趋同不变在Y染色体单倍群短串联重复序列上的反映
编者注:这篇文章写于2012-06-22,今天搜索此文时,发现已被新浪博客删除,而且连底稿也没有找到.有两位转载此文的博客也无法访问.幸得对博文网页做过保存. 此文内容,笔者一直视为"诺贝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