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二)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大承气汤
相关推荐
-
20210326 中医名词解释
阳明腑实 阳明病,病邪入里化热,燥热与肠中糟粕搏结,劫耗津液,燥结成实的病理变化. [阳明腑实症] 胃肠实热内结.腑气不通.当治以泻下. <伤寒论>里共有5个方剂解决阳明腑实症. < ...
-
经方:大承气汤(阳明腑热,大肠便秘)
大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 ...
-
(六)大承气汤——痉病脑炎,肠梗阻,热厥燥屎
23痉病胃实--黎庇留医案 里海新村潘塾师之女,八九岁,发热面赤,角弓反张谵语,以为鬼物.符篆无效,乃延余诊.见以渔网蒙面,白刃拍桌,而患童无惧容.予曰:此痉病也,非魅!切勿以此相恐,否则重添惊疾矣. ...
-
方剂歌诀详解——大承气汤
<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厚朴大黄饶, 救阴泻热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 [歌诀总括] 大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具有峻猛通下阳明热结,以保存津液的作用.除大承气汤外,还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五)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
第一个讲的就是痉,所谓痉,讲的就是脑膜炎:湿,讲的就是风湿:暍,就是中暑.对痉湿暍,也就是脑膜炎,风湿,中暑,如何来治疗. 不要看短短的一篇,这短短的一篇,把所有的病都治完了,这就是经方,只要会用,药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六)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
[原文]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得到太阳表风病的时候,我们讲"桂枝汤"是去风,如果你没有开去风的药,反而先开攻下药物,开攻下药物,包括利尿,包括大小承气汤.攻下的药会把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九)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
[原文]痉病有灸疮,难治. 凡是痉病的患者如果有灸疮,都是很难治的,不是不能治,是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有些人每天都在烧艾绒,看艾草没有烧完就让它继续烧,只是为了节省一点不要浪费,暴殄天物,结果因此起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四三)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湿家桂枝加白术汤
术附汤喝下去的时候,我们来看,"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痺.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 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这说明喝了术附汤下去以后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二四)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
我们前面讲了刚痉是发热.恶寒,无汗.这一节来讲柔痉,什么是柔痉,柔痉与刚痉正好相反,我们说了,痉病的共同特点是发热.柔痉当然也有发热. 我们来看[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太阳病,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二五)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
二.痉病病因 [原文]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太阳病,发汗太厉害了,也就是出汗太多了,津液丢失得太厉害了,造成了血容量不足,中医的观点就是汗血同源,因血容量不足,而导致了脉沉细,而致痉. [要点延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二六)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
三.痉病表现 [原文]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強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身体发热,脚发凉,脖子发硬,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三零)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治疗
七.痉病治疗 [原文]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四三)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暍病
前面我们讲中暍,有口渴,汗出用白虎加人参汤来治疗,如果这个太阳中暍,没有口渴,汗出应该怎么治疗呢? [原文]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一物瓜蒂汤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