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祺的长征

“9月份,我们明星车型传祺GS4的批发和零售销量,双双突破了1.8万辆。”9月30日晚上,刚刚加班盘点完9月份销量的广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助理、销售公司总经理肖勇对本刊记者说。9月29日,国务院宣布从10月1日开始1.6L以下购置税减半的消息之后,大部分产品都能享受优惠的广汽传祺,将在今年4季度冲刺新的销售记录。
尽管今年以来持续逆势而上,但广汽传祺并未止步。“这些年传祺虽然取得了不少进步,但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8月31日中午,在亲自驱车经过四川稻城地区4694米的兔儿山口之后,开始几天一直身体无恙的吴松开始觉得稍有一丝疲惫,说话变得缓慢,偶尔还会大吸一口空气,但是他的语调依旧洪亮、有力,“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做一个世界级的品牌。”
这是广汽集团执行董事、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第四次亲临广汽传祺“心驰圣地”活动现场,此次“心驰圣地 重走长征路”全程近1500公里,需沿川藏线翻越5座海拔近5000米的高峰,也是他认为自传祺诞生以来“挑战最大的一次”。类似挑战极限的试驾活动是传祺体验式营销的特色之一,这些艰难的挑战不仅是对传祺产品的考验,也是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品质与信心的良机。

三年之前,仅凭GA5一款车型入市的传祺从2012年开始步入正轨,GS5持续的热销不仅让广汽乘用车渐入主流车企之列,随后上市的GA3S、GS5Super、GA6、以及2015年4月份上市的GS4,广汽传祺短短三年时间内,不仅成为表现最好的本土品牌,而且接连超越上汽、长城汽车等老牌自主车企,直接挑战合资品牌,同时以其突出的性价比和超越主流合资品牌的品质,成为保有客户转介绍率最高的中国品牌。
“从挑战沙漠戈壁到跨越巍巍贺兰山,再到征服华中屋脊神农架,是信心的坚持和信念的坚守。今年,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选择重走长征路,并选择其中最为艰难的川藏线,爬雪山过草地,追寻红军不畏艰险、坚持信念的精神,验证传祺2.0时代最新产品。”和前几次一样,吴松每逢试驾自己公司旗下的车辆,格外兴奋。
这是一次传祺品牌的长征之旅,也是广汽乘用车不断挑战自己的进取之路。它崎岖、坎坷,一路上充满未知和挑战,还有变化莫测的外部环境。传祺之路,就是一条自主品牌不断向上的“长征之路”。
“GA5的尝试,让我们所有人意识到必须对造车这件事要充满敬畏,也要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回忆起2010年上市之后的GA5带给传祺的经验和启发,吴松的内心坚定了要“为亲人造好车,让传祺走向世界”的信心和决心。

为什么传祺要重走长征路?
“出于对传祺产品品质与安全性能充满信心,我们特意选择了最有难度的路况,让大家来检验当下中国汽车品牌的真正实力。就造车技术而言,中国制造的技术水平、质量和产品比外国品牌相比毫不逊色,与同级合资品牌相比甚至更胜一筹!”在重走长征路上,吴松谈到。“从大的战略环境来讲,中国是中国品牌的主场。我们的物质基础和产品力已经完全达到了全球水准,但如何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除了我们持续不懈努力,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需要一种必胜的坚定信念。”
克服困难、逾越艰辛方见彩虹的经历,在本刊记者驾驶和乘坐传祺GS4的1000多公里历程中,印记深刻。作为产品本身,GS4是广汽乘用车正在进入造车2.0时代的最新一款车型,它所经受的考验和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是要征服困难重重的“长征路”,更重要的是要确立一个决心后发制人的品牌改变命运、重塑格局的信心和勇气。
所以,吴松认为,认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并矢志不渝地坚持走下去,这种意志力和精神,是更为宝贵的力量与财富。而自幼酷爱历史,并对中国革命的取胜之道熟谙于胸的吴松,自然会在这个特别值得纪念的年份里,选择长征精神作为传祺造车方向的路径,很容易就获得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双重共鸣。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这个阶段,长征精神对汽车行业、打造世界级品牌很值得借鉴”,谈及此次“重走长征路”征途,吴松对此次行程的艰苦程度感触尤为深刻,但是他更对GS5Super和GS4经受了逾1500公里的苛刻道路测试而倍感欣慰。
很快,传祺的信心就接受了现实的考验。8月29日下午,吴松亲自驾驶一辆GS4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折多山口,大雨滂沱加上大雾弥漫的川藏线上来往车辆多而杂,这时候,惊险的一幕出现了,对面车道一辆考斯特在糟糕的气候下强行逆向超车,迫使GS4不得不急速打方向盘避让,这时传祺GS4充分展现了四轮独立悬挂优异操控性、博世最新ESP9.1系统及时介入和美国天合EPS的精准转向,化险为夷。“要不是GS4能够在这样的恶劣气候下反应迅速,今天两个车肯定就撞上了。”亲驾GS4避险的吴松对自己的产品赞不绝口,“这样的好产品,传祺怎么能没有信心呢?”
这种信心,正是吴松和自主品牌都在竭力去寻找和确立的。如今国内的汽车市场,正如当年的长征一样,中国品牌在强大的合资对手的夹缝中,只有树立中国品牌必将崛起的坚定信念,才能克服艰难,磨砺前行,最终实现汽车工业的“中国梦”。

“在寻求红军精神的同时,要防止喊空口号。中国品牌不能长期躺在合资合作的温床之上,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进而掌握核心技术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吴松显然非常迫切希望中国品牌突破合资壁垒。
为什么传祺要重走长征路?
“不能坚守精神上必胜的信念,中国汽车品牌就无法真正强大起来。”8月29日晚上,参观完摩西会议旧址之后,站在当年红军走过的舞台上,吴松发出了这样感慨。“只要你体会过自主品牌造车的艰辛,再对照当年红军面临的被动局面,你就能感同身受。”
吴松分析说,今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虽然恢复了增长,但是相比较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还是弱者。“如何突破重重市场阻力呢?在这些复杂的局面之下,自主品牌成功什么东西最珍贵呢?我认为是信心和信念。”吴松把信念的力量,置于自主品牌的成败与否的高度。
在吴松看来,此次“心驰圣地 重走长征路”,对于传祺品牌来说有双重意义,它既是对中国制造实力的严苛考验与检阅,更是传祺走向世界第一中国品牌道路上的精神洗礼。“我把公司负责销售的肖勇和负责技术的席忠民带过来,就是希望这两个人从技术和品牌两个角度,找到问题,挖掘潜力,突出重围。”吴松说。
在广汽乘用车技术总监、技术中心主任席忠民看来,中国汽车品牌品质与技术实力已经达到国际标准,已经在海外改变世人对于中国品牌的认知。此时,中国品牌需要榜样的力量引领前行,需要国人的支持与信任,需要在艰难曲折、坎坷不平的发展道路上保持必胜的信念。第一次进藏的席忠民,全程不顾严重的高原反应,对参与试驾的10辆车全程跟踪,而且还在多台试驾车上按照了测试仪器,收集技术数据。
做好自主品牌,这是一次全行业的动员。但是怀揣一颗什么样的初心出发,更为重要,在自主品牌日渐成长的今天,仍然有许多品牌热衷于“拿来主义”,从里到外“一抄了之”的模式,这种短视和所谓的“捷径”无法让自主品牌成为市场的真正强者。
自从2012年以来,市场的下行,自主品牌开始出现明显的分野,之前一些忙着“挣快钱”的品牌,有些已经销声匿迹,留存下来的也随时可能被淘汰出局,相反,以广汽乘用车为代表的坚持正向开发、积极面对市场挑战的坚守者,开始享受市场的红利。这种坚持,就是吴松眼里的“信心和信念”。
在磨西红军长征纪念馆、泸定桥和石门坎红军战斗旧址深深感悟当年红军在前有敌军、后有追兵的艰苦环境下表现出的坚强意志……“传祺此举是一次感悟红军长征的精神洗礼,为了下一步大踏步的发展,并走向世界寻找精神上的支撑,只有具备像当年红军的必胜信念,才能打造出世界级第一中国品牌。”吴松不放弃在任何一个场合,像鼓舞战士出征一样动员全员对造传祺、造自主的信心和决心。

长路漫漫真如铁,“当初在那么困难的局面之下,红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现在我们具备那么好的经济基础,而且还作了那么多年扎实的积累,我们没有理由不成功。对传祺来说,我们正在由代工者、合作者变成创造者,这个过程中要有不服输的顽强努力和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上的支撑力量,就是我们成长的勇气,是我们走过漫漫长征路的信心。”吴松说。
为什么传祺可以做到?
为什么传祺可以在短短5年实现其它品牌坚持10年都难以实现的突破?
在吴松看来,这取决于广汽乘用车造车之初的坚持与方向。“传祺品牌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与世界同步,坚持正向开发、坚持世界标准,建立全球研发网和全球供应体系,广汽传祺诞生就站在了世界高度,且现在传祺的目标也是打造世界级第一中国品牌。”
吴松表示:“广汽传祺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第一中国品牌,传祺不仅是广汽的传祺、广东的传祺,更是中国的传祺、世界的传祺。“正是在这种远大的目标之下,传祺起步即与世界同步,坚持正向开发,坚持国际标准,不惜成本追求品质,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在安全与品质上只做加法,不断寻求核心技术领域和工业设计方面的突破。为了确保产品的高性能与高可靠性,广汽传祺与国内外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传祺在产品上一直坚持品质、安全,在技术上坚持创新、全球合作,结合两大合资伙伴丰田生产方式、本田精益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广汽生产方式”。使得传祺从诞生至今,积累了良好的基础。
在此次“心驰圣地 重走长征路”上,本刊记者驾驶的传祺GS4在高速公路、国道、一般山路、泥泞的盘山路和结冰路面一路前行,在总计3天、1500公里的行程中,10辆试驾车没有发生一起质量故障,“这要归功于我们的产品的过硬品质,也是我们和世界级的供应商齐心协力打造出来的成果。”广汽传祺销售公司总经理肖勇说。
和本土品牌中的长城、长安相比,传祺的总量并无优势。但是从2012年的1.7万辆、2013年3.3万辆、2014年11.68万辆,到2015年有望挑战17.5万辆的新高度,传祺连续四年均以50%以上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发展,而且,传祺旗下产品的平均售价已经超过合资品牌中的雪铁龙和起亚,这种势头,确实大多数的本土品牌难以企及的,在市场整体下滑的2015年,更加难能可贵。
吴松承认,在传祺的产品结构中,和目前大多数自主品牌一样,传祺过于倚重SUV带来的增长。不过,分管销售的肖勇表示,从2016年开始,传祺的产品结构将大幅度改善,除了全新C级旗舰车型GA8的面世,全新一代的GA3S、GA4以及MPV等主力车型也将陆续推出,传祺很快将形成轿车和SUV齐头并进的局面。
席忠民对本刊记者介绍说,传祺家族车型都获C-NCAP五星安全评价,在很多合资减配的情况下,传祺一直在涉及品质和安全的方面做加法,包括6万级的轿车传祺也配备了前后防撞梁,坚持所有产品都用最新型ESP(与欧美同标准)。这些坚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2013年和2014年,传祺连续两年获得J.D.Power 新车质量中国品牌第一,超越众多合资品牌。口口相传的品质与口碑,最终体现在传祺老客户的转介绍率达30%-40%。
正是因为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在国内车市整体低迷、合资品牌纷纷降价甚至停产的环境中,全面跨入“2.0时代”的广汽传祺逆势上扬,节节攀升,7月份销量同比增长高达150%,8月销量突破1.6万辆。其中,传祺GS4上市第三个月即超过本田CRV、现代IX25等合资品牌,月销突破1.2万辆,挺进SUV热销榜前三,8月再创新高,突破1.4万辆。
在2020年以前,传祺计划投放20~30款车型。在未来的产品布局中,传祺即将杀入国内车企鲜有涉及的高端C级车市场,旗下首款C级车传祺GA8将在明年入市,向C级车市场发起冲击。“如果GA8能收获成功,就相当于中国品牌又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吴松对即将面世的GA8充满期待。
“比肩合资品牌 才能成为世界品牌”
“八年之前,我们和韩国的同行交流,问他们怎么看中国的本土品牌的未来,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品牌未来将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统治地位。”吴松说,“旁观者清,人家韩国人都知道我们未来自主品牌肯定会成为全球汽车无法忽视的力量,我们这些参与者,怎么能妄自菲薄,怎么能不去奋勇直追?”
自从1998年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启动中国汽车本土品牌的造车事业以来,我们在各个市场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以年销量超过800万辆、40%左右份额占据中国汽车市场重要的地位,尽管有所反复,总体上已经实现量的突破,但在质的方面亟待赶超。
传祺以媲美合资品牌的配置及优异的性价比,成为自主企业中价值最高的品牌之一。其中,核心市场对传祺的认可度,在逐渐提升。“去年广州的销量只有接近5000辆的销量,今年前七个月就超过这个销量,预计全年销量有望突破1万辆。”肖勇说,“早在2014年,北京和上海的销量比2013年已经实现翻番,今年这两个城市的增幅有望继续保持80%以上的增长。”
让肖勇尤其骄傲的是:今年以来,随着传祺多款产品投放市场,而且都是售价在10万元以上的本土品牌中高端市场,包括GA6、GS4等产品在内,迅速帮助广汽传祺战略性提升品牌力和市场占有率,一个最鲜明的标志就是京广深沪四大核心城市的销量取得了翻番式增长,“从合资品牌的地盘虎口拔牙的成就感,特别好。”话语不多的肖勇,认为这是逐渐成熟的消费者对传祺品质的肯定和对传祺品牌的认可。

和奇瑞、吉利尝试的自下而上、循序渐进方式不同,传祺一开始,就直冲合资公司所在的中高端市场。“自从五年之前传祺GA5面世,我从来不认为固守在低端市场是本土品牌的出路。”对于广汽传祺五年多来艰辛的向上之路,吴松回顾说,“一旦市场机会成熟,外资品牌很快就会渗透到低端市场来,事实证明,机会不是让出来的,是自己争出来的。”
对历史有着熟谙研究的吴松,时时刻刻提醒属下,要站在更高的视角思考传祺的未来,“吴总要求我们所有的销售和服务标准都要朝着赶超合资公司的水平去。”肖勇说,“销量考核只是其中一个指标,销售和客户满意度,一样都不能拉下。”
吴松回顾五年来传祺的造车之路,他把这些年的经验总结为三点:首先是坚决的正向研发,可以对合作伙伴或者市场有限的学习和借鉴,但是绝不能沉迷在合资的利润中“睡大觉”;其次,按照市场规律建立全球性的研发网络,坚定不移地利用全球资源,并为我所用、为我所有,因为广汽在创立之初就确定的正向研发思路,广汽研究院已经具备全球性协同开发能力,并且初步具备一年开发2~3款车型的能力,为传祺的未来确立基础;第三,必须建立全球性的高质量供应链。“如果没有天合、德尔福和博世这些全球性的供应商的共同支持,传祺的质量和可靠性达不到现在的水平。”
已经尝到高水准合作伙伴带来的制造“甜点”的吴松,反向验证了2010年传祺起步阶段就确定的正向开发路线带来的好处。这注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征,吴松和他的团队未来需要做的,就是沿着这条崎岖的道路,不懈前行。【END】